「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恒指暴升重上2.2萬點,交投量創了歷史新高。我問一些接近市場人士,資金從何而來?有說是最先是「北水」,接踵而來是對冲基金的short covering,到後來有些標榜價值投資的長線外資基金也入市了。
投資的唯一目標當然是賺錢,長線抑或短線?基礎分析抑或技術走勢?這些都只是蛋糕上的糖霜而已。
執筆時是周五,如果你做街頭訪問,問10個本港股民,要他們在長倉或短倉中作出選擇,我相信七成人會選擇長倉;但問同一批人,北京的政策是否已經改變了中國經濟的基本盤,我相信同樣會有七成人說不。如果訪問對象是經驗豐富、見識廣博、身經百戰的環球基金經理,我相信他們的答案也是一樣。
投資唯一目標是賺錢
9月24日,中央三大金融監管機構,高姿態地聯手發布救市方針,套路很多,但簡單可以分為三大招:
1、減息、降準
2、支持房地產市場
3、為股市提供流動性
出招之猛烈是抗疫後罕見,但是很多人對成效,仍然是持觀望態度,覺得要看政府後續還會出什麽招。尤其是救股市容易,救地產難。地產的「咕窿」估計以萬億計,不是單一劑重藥,便可以解決得了的。
港股卻直接受惠於中央救市新招,而股市在香港經濟中佔的比重和產生的乘數效應,比內地更甚,應了一句「大陸好、香港好」。
中央選擇在這時候出手,一是看準了美國減息後市場反應很中性,不用擔心美國和中國兩者的貨幣政策差距過大。至於在十一長假期之前宣布,是否對內地投資者的反應把握不計,倒很難說。雖然大部分人都歡迎中央這次出招,但怎樣埋單?長遠是否會引發尾大不掉的通脹?會否令政府債台高築?尚有待觀之。
這次救市,出手迅速,完全是市場預料之外,早前國務院總理李強還說中國不會採取「大水漫灌」的猛手段,但這次急轉彎,應該是最高領導人終於認識到情况的嚴峻,斷然下重手。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