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灼見名家於今日(10月9日)舉辦的第二次十大校長論壇,主題為:「香港如何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蒞臨現場進行發言,他指出香港高教正面臨去全球化和AI衝擊的雙重挑戰,並呼籲教育界積極創新,以應對AI時代的「大洗牌」。
「樞紐」與「卓越」有別
在談及香港的教育現狀時,張教授強調,香港在金融和國際化方面都處於全球前列,並感謝特區政府在教育和科研上的投資。他指出,「特區政府對於教育科研的投入相當好」,尤其是在資訊科技和教育領域的資金支持,對香港的教育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進一步探討樞紐的概念,張校長提出問題:香港是否真正符合「卓越」(Excellent)的標準?他認為,香港聯通世界、聯通內地,現在就可以宣布樞紐地位,但香港是否可稱為卓越樞紐呢?在教育方面,張校長認為香港高教成為卓越樞紐、成為世界領導者的關鍵有兩點,第一是老師,老師是不是世界大師?第二是學生,「學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對世界有何貢獻?培養出的人才有多少能在名校任職?」
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優勢獨具
張校長表示,常被問到比較香港與新加坡的優勢,雖然新加坡的科研經費是香港的一倍,但香港擁有新加坡所不具備的優勢,例如「大灣區戰略中心」。他認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僅僅是表面的合作,而是要展示香港的獨特性。
張校長呼籲香港教育界共同思考,香港應如何利用這些獨特的優勢去追求卓越。他提到,如何使香港成為「center of excellence」是一個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並強調多元化和個性化的重要性。
中美關係緊張 去全球化乃一大挑戰
張校長指出,去全球化不僅影響經濟,也對教育領域造成了直接衝擊。他提到,隨着各國之間的政治緊張加劇,許多學術合作和交流受到影響,「中美之間的合作愈來愈難」,這使得香港高等教育在吸引國際學生和優秀人才方面面臨挑戰,香港高教必須「通過國際合作,rise above other」,以保持其競爭力。
此外,張校長還強調,在解決全球性問題如氣候變化、公共健康和科技進步等方面,「不管意識形態如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問題,大家都會關心這個問題。」這使得全球合作的必要性更加突顯。在這一背景下,香港必須尋求與不同國家的合作,推動共同的科學研究和教育交流,以應對這些挑戰。
張校長指出,聚集高端人才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他提到香港大學的創新,例如無電空調的發明,正是吸引國際人才進行科研和教學的重要因素。他認為,通過這些合作,香港可以在全球教育的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AI的衝擊比預期來得早
張校長提到教育領域的另一大挑戰,可能千年來都沒遇到過的,即AI的迅猛發展。AI時代的來臨比最初預期的來得更快,張校長原本預計需要5至10年,但他指出,最近的討論中有校長認為這一轉變可能在3至5年內實現。他表示:「哪個學校若能在AI時代突圍,不僅是survive,還可以thrive」,強調這是教育的「大洗牌」。
他分享了自己兒子在網上自學高數的經歷,指出學生對教育的選擇將愈來愈多樣化,那麼「如果學生不再選擇我們的課程,那麼大學的意義何在?」這讓他思考如何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教育。
張校長提到社團文化和人際關係在教育中不可替代,「這不能被機器人或AI取代」,他呼籲重視傳統教育模式中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近日,香港大學也成立了一個創新委員會,以探索新的教育形式,張校長強調在面對挑戰時,香港高等教育也需創新求變,以實現更好的發展。
張翔校長的發言為香港高等教育的未來發展提供了重要見解,期望在各界共同努力下,香港能在國際教育舞台上發光發熱,實現卓越的教育目標。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