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春執行校長:全球化視角看香港 成為國際化樞紐有巨大後盾

魯春教授參與了多次新型研究型大學的創辦過程,他表示:「我自詡算是一个比較國際化的人才,因為我是90年就去了新加坡。」魯春教授曾在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任職,對於大學建設積累了豐富經驗。

灼見名家傳媒舉辦十大校長論壇,於今日(10月9日)在香港恒生銀行博愛堂盛大舉行。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執行校長魯春教授分享了對香港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見解,並強調國際化的重要性。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位於東莞松山湖,距華為小鎮和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大型科研機構距離近。(香港城市大學[東莞])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位於東莞松山湖,距華為小鎮和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大型科研機構距離近。(香港城市大學[東莞])

香港成為國際化樞紐有巨大後盾

魯春教授參與了多次新型研究型大學的創辦過程,他表示:「我自詡算是一個比較國際化的人才,因為我是90年就去了新加坡。」魯春教授曾在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任職,對於大學建設、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接着,魯教授自豪地介紹香港城市大學(東莞)作為一所新開設的中外合作辦學大學的身份,他引用蔡局長的觀點,強調「大灣區作為一個腹地,對香港能夠成為國際化的樞紐是一個巨大的後盾」。他指出,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目前位於東莞松山湖,距華為小鎮和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大型科研機構離不過7分鐘,地理優勢能夠吸引到國際化人才來進行科研和教學。

魯教授指出,「7、8小時以前,泰晤士最新公布的大學排名裏頭,香港有5所都在百強,相比起去年有非常显著的进步。」(香港城市大學[東莞])
魯教授指出,「7、8小時以前,泰晤士最新公布的大學排名裏頭,香港有5所都在百強,相比起去年有非常显著的进步。」(香港城市大學[東莞])

從有效市場、有為政府概念看香港

魯教授在講到經濟學上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概念,有效市場是指市場資源配置效率非常高,有為政府是政府推出一些政策來鼓勵某些方面性的發展。魯教授感謝特區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尤其是剛剛蔡若蓮局長提到的,非本地生上限提高到40%及一帶一路獎學金的設立,這些措施都能為學生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他強調,「這就是政府有所作為的一個能力。」

魯教授在講到經濟學中的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概念時指出,政府應推出政策以鼓勵某些方面的發展。他對特區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表示感謝,特別提到非本地生上限提高到40%以及一帶一路獎學金、博士獎學金的設立,這些措施能為學生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我覺得這些就是政府有所作為的一種能力,政府同時也需要有一個市場的配置。」

大學排名是指示針

在談及香港大學的國際排名時,魯教授指出,「7、8小時以前,泰晤士最新公布的大學排名裏頭,香港有5所都在百強,相比起去年有非常顯著的進步」、「大學排名不代表全部,但它是一個指示針(indicator)」,他強調這是一個競爭激烈的領域,不進則退,並提醒大家「如果我們不保持這個優勢,很快就會被超過去。」

魯教授指出,新加坡的語言和文化環境促進了其成為國際化中心,而香港在這方面有困難。(Shutterstock)
魯教授指出,新加坡的語言和文化環境促進了其成為國際化中心,而香港在這方面有困難。(Shutterstock)

在吸引國際學生方面,魯教授分享了自己在新加坡和沙特的工作經歷,強調「用國際化的標準推進教學」的重要性。他指出,學生在選擇留學地點時,主要考慮的因素是「投入了資金、時間能帶給我什麼」,因此香港提供各種便利和政策支持是一個很好的「吸引石」。

最後,魯教授強調,從大灣區、香港高校及市場的角度,都希望能朝着國際化的方向發展,這是未來的發展目標和方向。

曾在新加坡國立就任 星港有何差異?

在討論香港高教的挑戰時,魯教授提到,香港目前的高等教育體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臨着多重挑戰,尤其是國際化的推進。他表示:「如果我們不走國際化的道路,香港就會變得愈來愈封閉,無法與世界接軌。」

魯教授以新加坡為例,他指出,新加坡的語言和文化環境促進了其成為國際化中心的地位,而香港在這方面卻存在一定的困難,「我在新加坡不會有任何語言的障礙,但在香港,我們需要考慮如何讓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感到受歡迎。」此外,魯教授指出,隨着一帶一路的推進,香港需要吸引來自穆斯林國家的學生,這對香港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我們希望吸引這些學生,社會的包容性將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他強調,香港的教育環境需要開放,讓各種文化能夠互相融合,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國際學生。

魯教授指出內地的公辦大學面臨限制,並對香港大學是否具備足夠的自由度來拓展國際市場表示擔憂。(香港城市大學[東莞])
魯教授指出內地的公辦大學面臨限制,並對香港大學是否具備足夠的自由度來拓展國際市場表示擔憂。(香港城市大學[東莞])

談到教育的產業化,他表示香港的高等教育不僅要在教學上具備優勢,還需在業務化和產業化方面有所作為。「教育的產業化不僅能提升教學質量,還能帶來經濟效益。若我們無法在這方面取得突破,香港的高教將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

此外,他指出內地的公辦大學面臨限制,並對香港大學是否具備足夠的自由度來拓展國際市場表示擔憂。魯教授認為,「如果香港大學無法自由地走出去,那麼其國際化的目標將無法實現」,香港的大學需要真正「走出去」進行國際化,而不僅僅是坐在討論中。他還提到,許多成功的國際大學在非母語國家設立校區,這樣可以更好地與當地文化融合,促進交流與合作。

最後,魯教授呼籲香港高等教育界共同努力,克服當前的挑戰,推進國際化發展。他相信,通過持續的努力,香港可以在全球教育舞台上保持其重要地位,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