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國際教育和科研的橋樑──專訪香港中文大學段崇智校長

段崇智校長是香港生物醫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人體肌肉骨骼系統。2018年接替沈祖堯教授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他如何帶領中大在創科及醫學方面不斷突破?如何令國際排名不斷上升?中大未來又有什麼新的發展計劃?

(編按)2023年的《施政報告》特首李家超提出要將香港打造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2014年10月22日灼見名家傳媒於中環恒生銀行總行博愛堂舉行十大校長論壇及創社開幕典禮後,香港高等教育在過去10年歷經風起雲湧,在世界高等教育舞台已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今年適逢灼見名家傳媒成立10周年,本社將於10月9日再度舉辦十大校長論壇,多位校長已同意出席擔任分享嘉賓。本社自9月23日起陸續刊出2024年參與十大校長論壇的大學校長專訪精華版,足本將於現場特刊刊出,影片亦將陸續於灼見名家YouTube頻道播出,敬希垂注。

1969年,帶着一張單程機票的少年段崇智即將負笈美國,入閘前母親語重心長地對他說:「以後學有所成,記得回來貢獻香港。」當時母親的叮囑,引領他40多年後回來服務香港。「送別的場面仍然不時在腦海出現──她的期望不僅是對我的愛與關懷,更不斷激勵我,讓我明白無論走到哪裏,心中都要懷着對香港的熱愛和對社會的責任。」

香港文化多樣包容,吸納全球優秀人才

2016年,段崇智教授回到香港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傑出訪問教授和組織工程學及再生醫學研究所首任所長;2018年就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他說,「香港中文大學是我童年時非常憧憬的地方,後來加入中大,其使命: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不但是中大的特色,也正好反映了香港獨特的歷史和文化。香港成功之處,在於這是一個國際大都會,教育體系融合了中、西方的優勢,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氛圍。」

他認為,香港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推動香港海納百川,吸納全球優秀人才,學術研究蓬勃發展。「香港高等教育界的成就更傲視全球,只有700多萬人的城市,卻有5所大學位列世界百強,按人口比例計算,數量居全球之冠。這不但是各院校致力學術研究的驕人成果,也是在香港這個獨特的環境逐步發展而成。」

2023年12月,中大舉辦「鑽禧校慶活動:大學校長論壇」,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32位大學校長,共120多位學術領袖和主管人員出席這項全球高教界盛事。
2023年12月,中大舉辦「鑽禧校慶活動:大學校長論壇」,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32位大學校長,共120多位學術領袖和主管人員出席這項全球高教界盛事。

因此,他建議,「香港應該把握目前的成就和機遇,高等教育界可以在目前的基礎之上,做好國際橋樑的角色,確保香港在全球競爭中的優勢,如此可望帶動香港再創新高。」他以中大為例,「我們在疫情之後,展開60周年校慶活動,舉辦了超過120項慶祝活動,其中20項是國際會議,吸引了500多位來自100多間院校的學術界領袖參加,創下歷史新高。這不但是一家大學的成績,也反映了全球學術界對香港的支持。」

重點參與國家科研,彰顯中大轉化能力

今(2024)年6月,中大委託國際權威科學出版和數據分析公司愛思唯爾(Elsevier)就粵港澳大灣區的科研實力(包括區內所有大學、政府研究機構和企業研究機構)進行研究。結果顯示,香港在大灣區的研究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約佔大灣區總研究産出的28%,中大在這方面的表現尤為突出,研究成果在各類影響力指標中,居大灣區之首。段校長認為,「香港高等教育界應該充分發揮──高國際排名、高質素人才、高度國際化的三高優勢,共同持續推動創新科技的發展,在不同科技領域百花齊放,探索未來方向。」

「我相信,本地高等院校絕對可以成為大灣區的科研引擎,發揮科研實力,配合政府的創科發展藍圖,把握北部都會區和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機遇。」他說,「中大希望能持續作為能夠促進創新和技術轉移的橋樑,當我們將不同地區的科研成果和技術應用於實際問題時,才能產生更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例如,中大在大灣區的科研合作,不僅能提升本地的科研實力,還能促進整個區域的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

2023年6 月,段崇智校長(中)出席中大與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合辦THE亞洲大學高峰會,主題為「2050年的亞洲大學」(The Asian University in 2050),是中大60周年其中一項重點慶祝活動。
2023年6 月,段崇智校長(中)出席中大與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合辦THE亞洲大學高峰會,主題為「2050年的亞洲大學」(The Asian University in 2050),是中大60周年其中一項重點慶祝活動。

在段校長第一個任期內,中大在創科方面有不少突破,他指出,「中大早在1997年就成為首家招收內地本科生的本港綜合性研究型大學,亦是本港首家進入廣東省進行產、學、研協作的院校;2014年成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希望為國家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專業知識、高尚品格及對社會有承擔的人才。2024年在京、滬、深設立6個新的產學研基地,這些設施均突顯本港大學的科研實力,可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鞏固國家作為全球創科重地的地位。」

在政府首屆「產學研1+計劃」中,中大團隊獲得的資助項目數量為全港院校最多,涵蓋先進工程、生物醫學以及生物技術等多個創新領域,反映中大的轉化研究實力。段校長說,「中大成立了6所InnoHK研究中心,將大學的國際級研究成果轉化為社會所用,又與國家級科研機構共建聯合實驗室及研究所,參與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希望創造富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中國在航空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中大也一直積極參與相關科研,包括首個香港農業科學實驗項目於太空進行實驗、與國家航天局計劃自主研製並發射首顆中大衞星等。」

香港政府創新科技署今年5 月公布首屆「產學研1+計劃」申請結果,中大研究團隊領導的七個項目獲得資助,在本地院校中數量最多。
香港政府創新科技署今年5 月公布首屆「產學研1+計劃」申請結果,中大研究團隊領導的七個項目獲得資助,在本地院校中數量最多。

中西教育文化薈萃,中大願做連結橋樑

段校長認為,「我們應善用香港高等教育界的優勢,承擔起推動教育強國、科技強國的時代責任,助力香港發展成為國際教育及創科樞紐,向高質量發展邁進。香港在全球學術界享有極高的聲譽,教研水準和國際化程度表現卓越,這是香港向世界展示獨特優勢的有力證據。」

他指出,「高等教育是人才聚集之地,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和轉型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資源。香港的研究水平亦位於世界前列,正反映了我們的人才質素。根據2025年最佳留學城市排名,香港在亞洲名列前茅,全球排行第22位,尤其在大學排名指標中表現最好,位於全球第10位。這使香港吸引了來自全球的留學生,同時也為內地學生提供了理想的學習環境,顯示了香港高等教育的國際連結。」

「從2024至2025學年開始,政府將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的比例限額提升至40%,這將有助於吸引更多外地學生來港,進一步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中大對這項措施表示支持,並將積極配合。」目前,中大有56%的教員來自海外,國際學生佔全體學生約37%,「過去5年,中大每年招收約600名來自30個不同國家的非本地本科生,並積極吸引一帶一路國家的優秀學生,不僅有助提升本地學生的國際視野,還能促進多元文化的交流。」

今年9月,段崇智校長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交換生。
今年9月,段崇智校長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交換生。

隨着全球局勢的不斷變化,香港的國際化程度也受到地緣政治的挑戰。段校長認為,「香港需要在保持國際地位的同時,靈活應對外部挑戰,以維護其在全球創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角色。」中大正積極透過包括傑出創科學人及新晉教授席等策略性招聘計劃在全球搶人才,目前已吸引來自13個不同國家或地區、超過80位國際頂尖學者及有潛質的年輕學者加入,為中大增加不少學術研究人才。

他相信,若能充分發揮三高優勢,香港很有條件成為全球教育及創科樞紐,更緊密地對接國家戰略需求,推動教育強國建設、實現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為香港和國家創造更大價值,實現新的飛躍。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簡介

段崇智教授,皇仁書院畢業後負笈美國,美國伯里亞學院化學學士,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生命科學博士,哈佛醫學院博士後研究。曾任費城托馬斯傑佛遜大學骨科研究總監、骨科手術系教授及副系主任、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系教授;匹茲堡大學醫學院骨科手術傑出教授、細胞及分子工程中心首任總監、Arthur J. Rooney, Sr.運動醫學講座教授、骨科手術系常務副系主任、生物工程學系及機械工程及材料科學系教授。

2016年擔任中大傑出訪問教授及組織工程學及再生醫學研究所首任所長,2018年1月就任中大校長。2017-2019年獲選為美國國家發明家學會會士、中國發明協會首屆會士及美國解剖學家協會會士;2021年獲選為美國骨科研究學會會士及國際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學會會士。

段教授為國際知名生物醫學科學家,專注肌肉骨骼生物學及組織再生研究,成果涵蓋基本科學、工程學、轉化及臨床應用。研究成果包括細胞和發育生物學、幹細胞、生物材料、組織工程、再生醫學、3D列印及組織晶片技術,迄今發表逾550項研究著作,曾榮獲多項國際獎項。

十大校長專訪系列之九

延伸閱讀:

打造恒大成為最佳博雅+專業大學──專訪香港恒生大學何順文校長(十大校長專訪系列之一)

推動職專教育聯盟 助力應用科學發展──專訪香港都會大學林群聲校長(十大校長專訪系列之二)

優秀師資培訓基地  發揮香港教育特色──專訪香港教育大學李子建校長(十大校長專訪系列之三)

博雅教育需與時俱進新舊融合──專訪嶺南大學秦泗釗校長(十大校長專訪系列之四)

結合中西技術,說好中國故事──專訪香港浸會大學衞炳江校長(十大校長專訪系列之五)

科研轉化應用 發揮區域優勢──專訪香港城市大學(東莞)魯春執行校長(十大校長專訪系列之六)

向創新型世界一流大學目標邁進──專訪香港理工大學滕錦光校長(十大校長專訪系列之七)

成為內地與香港教育融合發展的典範──專訪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倪明選校長(十大校長專訪系列之八)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