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06 2025 15:19:2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AV 的道德與經濟

AV 的道德問題最近惹來激辯,但主角不是「良心企業」這個 AV 。我所指的那個 AV ,是無人駕駛汽車(Autonomous Vehicle)。
AV 的道德問題最近惹來激辯,但主角不是「良心企業」這個 AV 。我所指的那個 AV ,是無人駕駛汽車(Autonomous Vehicle)。
 
凡道德問題,經濟學本來沒有什麼好說。分析政策的實際後果,經濟學者卻比其他人在行。著名的「鮑士民效應」(Peltzman Effect),源自芝大老師鮑士民最為人熟悉的一項研究。研究發現,政府強制司機佩戴安全帶後,整體交通意外的死亡率竟然沒有明顯減少。
 
安全帶減低了司機意外傷亡的風險,司機冒險成本大跌,需求定律之下,駕車於是更冒險,結果是交通意外中司機死亡率下降、行人死亡率上升。未來無人駕駛汽車的設計,卻可能扭轉這個偏袒車上司機乘客安全的道德傳統。
 
試想,一輛無人駕駛汽車正面臨致命交通意外的緊張關頭,再往前走會害了十條路人性命,轉軚撞欄卻會是車毀人亡。面對人生交叉點,一般司機在電光火石間如何決定,我不敢說,但無人駕駛汽車的選擇是可以由電腦程式一早設定的。
 
「我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的責任,無人駕駛汽車的電腦工程師承擔得起嗎?
為要找出答案,最近有心理學者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發現,大部分受訪者認為,無人駕駛汽車應該以「把總死傷人數降至最低」為原則,在關鍵時刻作出合乎道德的選擇。
 
問題是,道德講的是一套,做的可能是另一套。當兩部無人駕駛汽車推出市場,一部奉行「把總死傷人數降至最低」為原則,另一部永遠以車上乘客安全為先,市場會如問卷受訪者般,讓道德先行嗎?社會又有否需要透過政府立法規管這個 AV 的選擇呢?
 
這邊廂,Tesla 的 CEO 馬斯克預言,因為安全問題,未來可能要立法禁止人類駕車;那邊廂,香港運輸署發警告信叫停 Tesla 更新半自動駕駛系統。
 
未來,無人駕駛汽車將會為不適合駕車的人提供多一個選擇,無人駕駛汽車將會讓司機節省不少駕車時間,無人駕駛汽車更可能大大減少人為的交通意外。
 
同時,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亦將會帶來有關保險、規管和擠塞等問題。世界各地不少政府經已着手研究無人駕駛技術的潛力,新加坡早前更公布,將試用無人駕駛汽車以改善塞車及司機短缺等問題。運輸與運吉,在香港是一念之差。
 
(封面圖片:亞新社)
 
原刊於《am730》,獲作者授權轉載。

徐家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