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變化大 周永新籲政府多解釋 消除市民困惑

周永新表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論述過於宏觀,而且內地的創科產業早已建立起來,香港卻仍在起步階段,怎樣配合國家的發展大局及在其中發揮所長?他建議,特區政府在有關宣傳時必須多作解釋,並且以具體事例說明。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在《明報》撰文指出,疫情過後香港出現了不少變化,唯未必如一些人所講,變得愈多就會愈差。他表示,改變是必須的,絕對不能留戀過去的輝煌,要從正面角度看未來。市民在適應過程中產生的疑慮,只要政府詳加解釋,消除市民的困惑,相信香港會變得更加和諧及團結。

港府須具體闡述 經濟發展新方向

周永新表示,特區政府自董建華時期已提出香港的產業必須多樣化,直到李家超任期內,總算為香港的經濟發展確定了新方向:在全力拓展一些創新科技產業之餘,更在「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下,全面地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

可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論述過於宏觀,而且內地的創科產業早已建立起來,香港卻仍在起步階段,怎樣配合國家的發展大局及在其中發揮所長?他建議,特區政府在有關宣傳時必須多作解釋,並且以具體事例說明。「必須讓市民明白到經濟上的變化怎樣影響他們生活,特別是學業和事業方面的選擇及規劃。」

其次,隨着跨域交通愈來愈方便,市民多體會到香港與大灣區連合一起是遲早的事。除到大灣區的城市消費之外,特區政府也正探討如何借助大灣區的醫療和養老服務資源,周永新建議港府宜多解釋,這種趨勢未來將如何影響本港市民使用醫療和養老服務的權利。

市民對政治生態急速改變有疑慮

周永新續指,市民關心政府「搶人才」、「吸金」是否成功?最近公布的「國優計劃」,鼓勵內地學生來港接受培訓,留下擔任中小學教師。周永新從一些中小學教師得到的意見,是他們認為香港缺乏科技知識的教學人才,安排適當;學生和家長一般也不擔心這些來港的內地師訓學生的素質,唯憂慮這樣的安排會延伸到其他科目,令香港的教育制度愈來愈接近內地,失去國際性的特色。

2020年訂立的《港區國安法》及今年落實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毋疑令香港的整體政治生態出現了變化。周永新強調,市民認同維護國家安全是他們的責任,也覺得香港要「由亂到治、由治及興」,政制上的改變是必須的,不過如此急速變化產生了疑慮,包括本港雖有多種表達意見的渠道,但市民因對相關法例不了解,覺得自己表達意見的權利受到限制;文化活動領域情况並不如前,如一些文化活動無法如期舉行、一些書籍得不到推薦;在組織關愛隊和審批資助計劃時,一些市民和團體覺得自己的參與得不到重視,或申請資助時得不到明確答覆。

他強調,市民的社會事務參與權不應被忽視,政府也有責任鼓勵市民參與社會事務,以達到凝聚社會共識之目的。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