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國家對外開放中的作用進一步提升

為了有效應對美國意圖通過在貿易、金融、科技等方面的遏制,國家迫切需要在西方世界開拓新的國際經濟空間、擴大中國的發展腹地、強化歐亞國家之間的合作以及最終建構一個強大的歐亞經濟共同體。

7月21日,《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決定》)發布。《決定》提出要健全香港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的機制。自從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作為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城市並且擁有與內地不同制度的地方,香港一直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擔當着舉足輕重的角色和發揮一些不可或缺的作用。不過,隨着國家的持續崛起、國家發展戰略的變更和國際局勢的變化,尤其是美西方對中國的圍堵和遏制,國家對外開放的戰略需要不斷作出調整,而香港在國家對外開放中的角色和作用不但因而出現改變,而且變得愈來愈重要。

《決定》標誌着國家對外開放無論在力度、深度和廣度都大幅提高,原因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

《決定》對香港在國家對外開放中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總的目的是急切期望香港能夠充分配合國家新一輪的對外開放並擴大其成效。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30日給祖籍寧波的香港企業家回信,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需要全體中華兒女凝心聚力、攜手奮鬥。希望你們繼續發揮各自優勢,積極主動融入國家改革開放大局,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這裏的關鍵詞是要香港為國家作出「新的貢獻」,而習主席面向的對象顯然也包括香港居民和廣大海外華僑華人。

為了在香港切實落實習主席回信的精神,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提出了指導意見。他認為:「我們要把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回信精神,與學習貫徹三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與國家改革開放大局結合起來,與港澳實際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不斷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打造國際高端人才聚集高地,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習主席的回信和夏主任對學習貫徹回信精神的指導意見,闡明了中央對香港在國家新一輪對外開放中的角色和作用的熱切期盼。

成為一帶一路國家服務樞紐

首先,為了有效應對美國意圖通過在貿易、金融、科技等方面的遏制,國家迫切需要在西方世界開拓新的國際經濟空間、擴大中國的發展腹地、強化歐亞國家之間的合作以及最終建構一個強大的歐亞經濟共同體。在這方面而言,一帶一路倡議和人民幣國際化毋疑是突破美國的圍堵和封鎖的重大戰略部署。

《決定》因此提出要「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可以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區域金融中心,提供融資、風險管理、商業諮詢、財富管理、清算結算、法律仲裁、數據管理、信息、知識產權保護和交易、廣告推廣等方面的服務。

《決定》提出「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在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在中央的支持下,作為目前首屈一指的人民幣離岸中心,香港的人民幣資金池可望不斷擴大,讓更多的人民幣業務比如發債和融資得以在香港進行,而更多的外資企業也可以從香港獲得更多的人民幣來開展它們的業務。同樣重要的是,在中央力圖大力吸引外資的情況下,外資可以通過香港以各種渠道包括購買內地資產、投資內地企業和成立獨資企業而進入中國。

作為國際貿易中心,香港在眾多方面比如會議展覽、國際供應鏈管理、貿易推廣、市場信息提供、市場聯通和各種貿易服務等方面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中國以及它們彼此之間的貿易往來。

作為國際航運中心,香港擁有為數眾多的空運和海運的航線,能夠把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更好地聯繫起來,從而推進它們在地理上的整合和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香港在提供與航運有關的各種軟件服務,比如融資、保險、法律、航運智能化和數字化等具有競爭力。香港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應是成為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的一個服務樞紐。

第二,《決定》提出「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通過更全面和深入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香港可以幫助大灣區與世界更緊密地連接起來,從而推動更多大灣區乃至內地企業「走出去」。作為帶動國家改革、創新和開放的一個重要平台,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實力和發展潛力絕對不亞於東京、舊金山和紐約等灣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香港的主要角色是促進大灣區內各城市的聯繫、把大灣區建構成為一個高度整合和國際化的區域經濟體,以及憑藉香港廣泛的國際網絡強化大灣區與世界的接軌。

要不負中央所託,正如《決定》所言,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的合作水平必須提升,關鍵是要強化各城市之間的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誠然,無論在法律體系、政治經濟社會體制、法律制度、政府在經濟領域的角色、專業標準、監管制度、貨品質量要求等眾多方面,香港與澳門和其他大灣區城市都不盡相同,從而窒礙了資金、信息、人員、貨品、科技等在大灣區內的流通,因此大灣區要成為一個高度整合的區域經濟體仍然任重道遠和遙遙無期。

今後,在中央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下,香港和其他大灣區城市將會盡量採用國際上較高標準來改進各自的制度、法律、規則和機制,從而不斷減少彼此在制度和規則上的差異,讓它們更密切和有效地對接起來。在這個走向「趨同」的過程中,可以參考歐盟過去的成功經驗和事例,但總的指導原則應該是實事求是、循序漸進、先易後難、先行先試和以點帶面。

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決定》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要求「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以及「推進高水平教育開放,鼓勵國外高水平理工類大學來華合作辦學」。《決定》亦強調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加快建設國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

在人才建設方面,中央對香港的要求很明確,那就是期望香港竭力把自己打造成為國際高端人才聚集高地,讓這些人才不但能夠為香港服務,特別在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上,也能夠為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質言之,中央希望香港能夠成為國家儲才和成為國家的人才庫,並讓那些人才強化國家與世界的聯繫。

當前,由於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出現排外情緒,而在教育、科技和人才上的政策又趨於保守,不少高端人才懷有到外地發展的意欲。美西方對華人科學家的愈趨明顯的歧視已經引發了高端華人人才外流的情況。部分這些人才會被香港的自由、開放、多元、富裕和國際化的社會環境所吸引。要吸納大量的來自美西方的人才,並把香港打造成為高端人才的聚集地,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必須通力合作、相互配合,改善現有的條件和創造新的條件,讓高端人才感到受到歡迎、在各方面得到適切的支持和照應、覺得有用武之地以及能夠同時為香港和國家效勞。

香港目前的搶人才的政策已經取得不錯的成績,但在挽留人才和吸引來自發達國家的高端人才方面仍需要加倍努力。畢竟,打造香港成為高端人才高地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由特區政府制訂全盤政策,大量投放資源,政府各部門密切配合,而政府與社會各界之間特別是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分工和合作更至關重要。

無論是健全香港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或者是讓香港在其他政策範疇對國家作出更多新的貢獻,香港都需要通過自身的不懈創新和改革來實現中央的期許,並加強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獨特角色和效用。

不言而喻的是,儘管《決定》中有關香港的論述不多,但並不表示《決定》所涵蓋的中央的眾多政策和部署與香港無關。事實上,在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推動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體系、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涉外領域立法、引導規範民營醫院發展、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等方面,香港都可以發揮一定作用,而這些作用又可以讓香港更好地提升香港助力國家對外開放的角色。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劉兆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