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提「十三五」建議 香港到底能怎麼「玩」?

香港這一招令全國各省市刮目相看。中南海謀劃「十三五」規劃,在全國各省市中,香港特區政府卻是第一個向中央政府為規劃提出建議的地方政府,力求有更多時間向國家發改委爭取將項目納入「十三五」規劃內。
蔡冠深強調,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與「共同投資者」,有必要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充分發揮香港與國際經貿高度融合的優勢,爭取更多的國際話語權。他表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商貿中心以及訊息中心,失去國際化優勢,香港就失去存在的價值。因此,香港作為一個獨立的關稅區,要更加積極地參與多邊與區域經貿合作,才能在國家振興,地區和平及發展中作出香港獨特的貢獻。他告訴記者,自己在擔任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曾直接面見當時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提出幾點建議,其中一點便是,香港欲加入「東盟十加一自貿區」,若沒有中央的支持,是行不通的。因為沒有國家願意與一個城市談經貿合作。
 

香港可以做得更好

 
香港在國際上享有聲譽,對外經貿經驗豐富,人脈廣泛。蔡冠深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在引進國外資金技術人才等過程中,香港積極扮演了參與者、受益者的角色,為國家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時至今日,內地各省市自治區一半以上的境外投資,均來自香港,最早的時間,這一比例甚至高達60%之多。如今「十三五」規劃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香港同樣可以可以扮演輔助、引路以及同行的角色。
 
蔡冠深指出,內地與香港企業走向世界,應當「強強聯合」。他說,內地企業「走出去」的企業,在海外經營的資歷多數不算長久。而香港企業「走出去」,卻已有50年以上的歷程。內地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闖蕩世界這個「江湖」,無疑還缺乏一些經驗,有的已經走過不少彎路。但香港在法律上、談判交涉上、專業技術上、財務掌控上,較諸內地要有經驗得多,這也正是香港的強項。
 
香港作為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資金充裕,亦是可以在配合落實「十三五」規劃過程中的一大著力點。蔡冠深表示,無論國企、民企,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在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過程中,都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那在哪裏融資最為適宜?一定是在香港。香港營商環境有規有矩,辦事規范,有法可依,依託香港為平台,內地企業上市之後,香港證監會等專門的機構會妥善管理,免去不規範操作的擔心,這也正是香港可以發揮功能的領域。
 
此外,蔡冠深亦強調,基於香港企業的「中性」特質,內地企業透過香港或者也香港企業一起「走出去」,亦可減少政治敏感性。他說,現在內地一些大型國企業去越南、菲律賓、柬埔寨等國家投資,也許會有政治上「碰壁」的風險。但換作與香港企業攜手同行,或者干脆以香港企業的面貌出現,則投資任何敏感行業,將可降低風險。「因為香港公司是中性的,香港人與東盟各國打交道已經超過半個多世紀,而且許多香港企業,本身就來自東南亞,在當地擁有充沛的人脈和互信關系,這就是香港的優勢!」
 
原文刊於零傳媒獨家評論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