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氣候變化,香港各界正積極朝凈零排放的目標邁進。由於建築物佔全港用電量約九成,而且逾五成的碳排放來自建築物耗能相關的電力生產(機電工程署,2022,註),因此,推動建築物節能以減少建築物的整體用電量,是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重點工作之一。
業主、物管對新技術望而卻步
值得鼓舞的是,在現今綠色大趨勢的推動下,市面上已出現不少能有效減少建築物耗用能源的新興技術和創新方案,例如利用機器學習和演算法預測建築物的冷能需求,為冷凍系統提供最佳化設定,以達到節能效果的同時,亦保持系統穩定運作。這些節能技術除了可大大降低建築物的營運成本外,也減少了企業的碳足跡,更有助發展商及物業管理公司獲得綠色金融支持,從而吸引更多投資者和租戶的青睞,可見綠色建築在可持續發展日益受到重視的時代是加強企業競爭優勢的一大主要因素。
然而,要將這些創新技術大規模推廣到香港作實際應用時,仍存在不少挑戰。一般而言,業主和物業管理公司通常會擔心新技術是否可靠,能否真正為建築物帶來預期的節能效果,並希望先考察實際案例來證明技術的性能和效益,方考慮採用。這種觀望的心態雖無可厚非,但毋疑拖慢了創新技術在市場上的普及速度,減慢了香港邁向碳中和的步伐。其次,由於一些創新方案的初期投資成本高昂,即使長遠而言能夠節省營運成本,中小型企業仍會顧慮短期內的資金壓力,對新技術望而卻步。
港府須承擔推動市場轉型責任
要克服這些挑戰,實有賴業界和政府通力合作。首先,政府可以提供更多資助和優惠政策,降低業主的投資風險,從而鼓勵及加快綠色技術在香港的應用,同時也可以制定更嚴格的能源效益標準,推動市場轉型。另一方面,科技業界也可以通過示範項目或先導計劃,加強對新技術的推廣和研究,讓業主和物業管理公司親身體驗新技術的優勢,增強他們的信心。當然,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培訓亦不可或缺,以確保他們正確安裝並應用這些創新技術。
商界環保協會自1992年成立以來,將商界環保協會大樓定位為宣揚和推動香港建築綠色轉型的環保實驗室,並以此作為環保科技和產品的展示平台,實踐環保建築理念。在大樓近年的翻新工程中,協會落實了多項提升資源效率的方案,包括採用由廢棄漁網加工而成的地毯,由較短生長周期材料製成的竹地板和水松吸音板等。此外,透過更新建築物的屋宇設備並推動用家的行為轉變,大樓於2017年和2023年先後獲得綠建環評既有建築類別(1.2版)及(2.0版)最終鉑金級評級。
商界環保協會大樓成功實踐環保建築理念,不僅展現了協會在節能減碳方面的決心和能力,也為其他既有建築物提供了示範經驗。展望未來,協會期待見證更多類似的環保實驗室陸續在香港出現,一同致力推動建築物節能技術的廣泛應用,為香港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注入新動力。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