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時代來臨,變革方興未艾。大數據、人工智能、5G、區塊鏈、雲端運算等新一代資訊科技的發展,促使萬物互聯、人機互動的數智時代快速來臨,其核心要義,是運用數碼科技、人工智能促進社會經濟創新發展。在這個時代,數碼科技和人工智谐日益融入教育的各個方面,無論教師教學的方式、學生學習的模式、以至教育的評估機制,都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傳統教育模式面臨很大的挑戰。
疫情改變對遙距學習觀感
不久前,教育評議會舉辦教育沙龍,該會教育硏究小組委員陳茂釗博士講解數智時代學生評價系統的轉變,由此引起對學習成效評估的反思,以及對本地教育界的挑戰。
陳茂釗博士指出,對學生學習成效評估,以及在教學上推廣使用資訊科技,在香港並非新鮮事,但一場新冠疫情,卻令師生對遙距學習模式,產生「快速化」的效果,尤其是2020至2023年疫情期間,透過視像教學,已成基本需要,在客觀條件推動下,教師對使用資訊科技的抗拒感明顯減少,促使學校在推動資訊科技教育方面的決心,數年間已經有相當明顯的轉變。
有了這個契機,教師由傳統式教法,向智能化教法轉變;學生也由規範式學習,轉變為個人化學習。例如學生都不會抗拒AI、Chat GPT,老師便因勢利導,讓中、小學生體驗更多網絡、AI學習活動。
學生人工智能檔案多元化
目前的趨勢是,國際教育界的學生人工智能檔案(AI profolio),除了成績以外,已經開始加入學生的學習表情、心理狀況,社交情感、以至生涯規劃的個人化學習數據,透過不斷更新,以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及追蹤學生的學習進度。同時,亦可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個人成長作客觀的評估,從而設計個人化的支援或輔助。
陳茂釗博士以深圳市龍華區教育評價改革為例,提及該區運用大數據,構建學業品質監測、深度監測、體質健康監測、專題監測、加值評估,以及師生成長檔案「六位一體」的教育品質評估體系,從而形成一個多元的學生評價新生態。
不過,採用新的評價機制,有幾點仍須注意,一是使用資訊的道德問題,例如是否原創,有無侵犯知識產權;其次是使用者的辨識能力及應用能力是否勝任?再者是數據在倫理方面的考慮,尤其是香港是一個重視保護私隱的地方。
重整對資訊科技教育的價值與信念
陳茂釗博士總結,重要的是協助教師明白資訊科技對教育的影響及教師角色轉變的需要,從而協助建立教師隊伍,重整他們對資訊科技的應用及資訊科技教育的價值與信念。
教育沙龍由教育評議會會長何漢權校長主持。教評會作為教育專業團體,致力於以下3個工作範疇:(1)專題研究;(2)政策評論;(3)經驗推廣。
教評會教育沙龍之中國教育現代化 2-2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