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民意將徵費束之高閣 帶領民意設定愛國愛港目標

垃圾徵費,究竟是「再出發」還是「重新出發」,留待特區政府去決定;但出發第一件事要做的是改名。政策目的是減廢,卻說成是徵費;減廢沒有人會反對,而抗拒甚至反對徵費卻是天經地義。

20多年前,筆者接受日本外交部邀請,參加一個香港新聞界日本考察團,全程免費,還讓我一生第一次坐商務艙。事後有關人員以問卷回訪,我說了一些違背良心的話,目的是為了這個邀請計劃能夠延續,讓更多香港行家免費遊日本。主事的官員對我的回覆也很高興,因為他主持的項目受歡迎,他也有發展機會。

從此看來,環境及生態局發出750份問卷,調查不同持份者對垃圾徵費先行先試的意見,結果發現七成住戶及六成商場商戶稱沒改變垃圾量,即未能夠達到減廢政策目標。這些問卷回應者,相信也會抱住一個目的──希望垃圾徵費不要實施。若然,特區政府先決定不按期實施垃圾徵費,為既定目標去做先行先試計劃,宣布決定之前先搞出個「民意」,而問卷回應者樂意配合政府,合作制定一個皆大歡喜結局。

垃圾徵費政策 首先要改名

一個大型政策的推行,正常程序是,政府主動或者回應民意,制定並拋出政策方案;立法會議員及其他持份者發表意見和建議;政府根據民意,修改政策並提出法案;立法會議員審議法案並提出修改建議;然後,由政府宣布執行細節,並按法律生效日期實施。現在垃圾徵費的問題是,不但沒有按期實施,還要留下一條沒有明確說明何時才能實施的尾巴。

既然政府一意孤行,再去糾結問題成因,也不能改變做法;去評估政府總結出來不能實施的原因,以及在未來一年的改善措施是否對症下藥,可能也是緣木求魚。不如向前看,討論如何化鴟為鳳。

香港在2019年發生的事情觸目驚心,人心慌亂。2020年5月,有心人發起成立香港再出發大聯盟,意思明顯不過,就是香港停滯了一段時間,應該重拾團結、攜手同心、走出困局。而因應同樣問題,特區政府卻別樹一幟,在2021年表示要搞「香港重新出發」。「重新出發」的意思,是過去出發過,不成功,現在要從頭再來。

有關垃圾徵費,究竟是「再出發」還是「重新出發」,留待特區政府去決定;但出發第一件事要做的是改名。政策目的是減廢,卻說成是徵費;減廢沒有人會反對,而抗拒甚至反對徵費卻是天經地義。

解決棄置廢物過量以及提高環保意識,確實要盡快開展,但也沒有立即非做不可的原因。(Shutterstock)
解決棄置廢物過量以及提高環保意識,確實要盡快開展,但也沒有立即非做不可的原因。(Shutterstock)

增附加值 提高說服力

何時出發,則要審時度勢。解決棄置廢物過量以及提高環保意識,確實要盡快開展,但也沒有立即非做不可的原因。政府宣布明年中提交進度報告,也存在不確定因素。然而,既然再做新政策,就要比原來的政策有更優勝的地方。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昨天(5月27日)在立法會上提出的改善措施,都是從細處出發,可謂細眉細眼。若能夠增加一些附加值,不但可以達到更多效果,也會提高說服力。

殖民地時期港英政府曾經搞過清潔香港運動,開始的時候是1965年,就是從公共衛生角度出發。但到了1970年,成立全港清潔運動委員會,上升到一個全港層面,由政府和全港社會組織開展,動員全港市民參與,包括由教育署在全港學校推行,社會方面由民政處推動地區組織廣泛動員,活動形式有打垃圾蟲、有選舉平安小姐等等。

清潔香港作為結果,是人人樂見的;但背後隱藏的意圖,是為了凝聚香港市民的人心,人人為改善香港付出,令他們感到自己曾經為清潔的香港做出貢獻。最後達到的成果,已經超出一個宜居的清潔香港,而是香港人有了歸屬感。至於為何到了1970年整個計劃要升級,相信是跟1967年發生大規模社會事件之後,港英政府要急於面對人心慌亂的問題,故想出提高市民歸屬感的高招。

類似的例子,還有新加坡在1964年推出的居者有其屋計劃(The Home Ownership for the People Scheme),開始時也是為了解決住房問題,後來也是在原有政策目標基礎之上,增添附加值。後來當時總理李光耀表示,為公民──特別是那些在軍隊服役的國民──提供擁有房產的計劃,能夠提高社會和政治穩定,從而有一種「屬於這個國家」的擁有感。

清潔香港運動「清潔屋宇」海報。(M+博物館)
清潔香港運動「清潔屋宇」海報。(M+博物館)

藉減少垃圾 達到愛國愛港目的

殖民地香港與新加坡的這兩個社會運動,都沒有提出「愛國愛港」或者「愛新加坡」的口號。港英政府提出的提高「歸屬感」,與新加坡政府提出的「屬於這個國家」的擁有感,實際上就是愛國的另一種說法。沒有高調提出愛國,卻使人潛移默化接受,並主動參與推廣愛國精神,這才是高招。

垃圾徵費如何變名去達到減廢的原有目的,除了聽取專業人士建議、改進執行細節之外,還要考慮加入愛國愛港元素,讓所有政府部門參與,各司其職,從小學到大學,從關愛隊到立法會議員,從鄉郊到大型屋苑。活動形式也可以是多樣化、多層次。

總之,這個計劃的目標不再單一是減少垃圾,而是藉減少棄置垃圾,以達到愛國愛港的目的。關鍵是如何令市民自願主動、廣泛深入地全方位參與。所以,也不應該是由一個部門來單打獨鬥。既然是提高政策的層次,負責領導這個運動的官員,也應該提高層級。

「清潔香港」可以提高市民歸屬感,「環保香港」也可以達到提高愛國愛港的目的。問題是,特區政府是否有決心與魄力去領導一場改變人心的運動而已。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阮紀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