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台北美食與書香之旅

說過自己是「睡火山」的詩人瘂弦,早已移居加拿大。他的同代人都已經退出文化圈,新一代文化人認識的不多,亦少有來往。這次來台,說去見某某,顯得牽強了。

沒有帶上舒國治的《台灣小吃札記》,未能按圖索驥,也就隨意在台北市漢中街找來小店,吃個地道晚餐。

大家排隊等候享用台灣小吃。
大家排隊等候享用台灣小吃。

漢中街小吃

5月初的霏霏小雨,不曾破壞出來覓食者的興緻,只見街上有人打起雨傘排隊,是等着進去「天天利」美食坊的。台灣文友曾告訴我,在夜市見有排隊等候的食店,不妨進去試試。遂排在隊尾,等了約15分鐘,有食坊職員遞上點吃單張,可先行選擇待會想吃的食物。

選了雞蛋蚵仔煎,取價70元(台幣,下同),蘿蔔糕60元,滷肉飯加荷包蛋50元,魚丸湯35元,合計215元。那是說,用50港元就可以吃個豐富的晚餐了。

蚵仔煎要是不加添醬汁,會更滋味好吃。
蚵仔煎要是不加添醬汁,會更滋味好吃。

食店可以坐上四十多五十人,擠在一起吃點心、飯麵,大家心情愉快(在街上等了20分鐘才可以進來),吃得可開心呢。

排隊時已經點好要吃什麼,坐下不久,兩款食物已經放在桌上了。要是不在蚵仔煎及蘿蔔糕上放滿醬汁,更能品嘗出兩者的真正味道。

舒國治說真正好的葱油餅:「愈不碰油的,味道愈是雋永。」天天利沒有做葱油餅,但上桌的蚵仔煎、蘿蔔糕不添加醬,該更見滋味。

倒是魚丸湯夠簡單,只見魚丸兩粒,浮在有葱花的清湯中,入口清爽。

小碗滷肉飯加上一隻荷包蛋,幾口吃完,分量剛好。

出得門來,在街角吃了一盒取價100元的水果,是為飯後果(應該是飯前吃水果才好)。還想來一份爆漿地瓜球,只是吃不下了。

街中央早已圍着一群夜遊人,音樂響起,有歌手在詠唱流行歌曲。

當年到台北,就是在永和老店喝鹹豆漿。
當年到台北,就是在永和老店喝鹹豆漿。

文林路的午餐

中午,又到覓食時分。昨晚在台北吃過滷肉飯,今午要試試其他台灣小吃了。

來到文林路,見「永和豆漿」。當年到台灣,喝的可就是永和鹹豆漿,吃的是葱油餅。遂帶着懷舊心情走進小店,吃我的午餐。

這間永和自然不是當年光顧的那一間,店員說:「牆壁上畫出來的,就是我們當年第一間老店。」

告訴店員:「當年第一趟來台,就是到那裏喝豆漿的。」站在畫上老店的牆壁前,店員給我拍照留念。

午餐:無糖豆漿、蘿蔔糕、菜脯飯糰、蔥疍燒餅。
午餐:無糖豆漿、蘿蔔糕、菜脯飯糰、蔥疍燒餅。

我的午餐:無糖豆漿27元(台幣,下同)、葱蛋燒餅40元、原味蘿蔔糕38元、原味菜脯飯糰38元,用36港元來一頓吃得飽的午餐,我是十分滿意了。

店員問:「夠了麼?要不要加點什麼?」「有什麼地方需要改善的?」

「蘿蔔糕不加添醬料,葱蛋燒餅都是無添加,正合我意。就是飯糰略為見硬,軟一點就更好吃了。」

店員說會跟廚師反映一下,回應態度認真,看得出不是敷我的。

步行至另一條街,找個地方喝杯咖啡。只見漢中街已有人龍,都是在天天利門前排隊的覓食者,早晚都有人排隊等着進去吃。天天利的生意實在太好,店舖工作人員得從早上忙到晚上了。

日間這幾條街可以行車,到了晚上才變成行人道,遊人可多,更見熱鬧氣氛。

這兩天沒機會吃家常小菜:辣椒釀肉、豆乾絲、葱烤鯽魚、乾煸四季豆、白菜獅子頭、黃白筍炒蛋。只品嘗台灣小吃,也好得很呀。

精神食糧:張愛玲譯作《老人與海》、川口俊和《在回憶消逝之前》。
精神食糧:張愛玲譯作《老人與海》、川口俊和《在回憶消逝之前》。

見不着的

原先打算在台北探望洪範的葉步榮,順便購買《楊牧全集》,但文友何福仁告知,葉先生已經退休了,把出版社有關工作交由他的兒子打理,來到我不認識的下一代了,可不好意思為了買一套書而去驚動葉先生。

說過自己是「睡火山」的詩人瘂弦,早已移居加拿大。他的同代人都已經退出文化圈,新一代文化人認識的不多,亦少有來往。這次來台,說去見某某,顯得牽強了。幾年前到台北一行,由當時仍有點號召力的出版界朋友「吹雞」,請了幾位年輕一輩作者到咖啡店敘敘,見個面。卻已是話不投機,也沒有共同話題了。

書店是有去的,只是已經沒有非買不可的書了,倒是看到一本《張愛玲譯作選二》。

譯作選二有張愛玲翻譯的《老人與海》和《鹿苑長春》。

張愛玲的導讀:「老漁人在他與海洋的搏鬥中表現了可驚人的毅力──不是超人的,而是一切人類應有的一種風度,一種氣概。」

張愛玲喜歡這部小說:「書中許多句子貌似平淡,而是充滿了生命的辛酸。」

這個晚上重讀《老人與海》,1954年張愛玲翻譯這部作品時,她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海明威「最常用的主題是毅力」,他給毅力的定義:「在緊張狀態下的從容。」

張愛玲一生,活得可見「從容」?

在機場書店看到川口俊和的《在回憶消逝之前》,有這一句:「每個人一定是為了獲得幸福才出生的……」

我拿出剩餘的台幣,把著作買了下來。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綜合轉載,題為編輯擬。

張灼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