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基金料房屋落成量超出長策目標 公屋輪候時間回落至4.5年

隨着供應前景持續改善,團結香港基金籲政策重心應從提量轉向提質,逐步提升公營房屋單位面積,及當中資助出售單位的比例。

團結香港基金5月2日發表《香港房屋趨勢導航報告》,指出香港目前正步入土地及房屋供應收成期,預測未來5年私人住宅和公營房屋的年均落成量分別將達到19100及35000伙,超過長遠房屋策略(長策)的目標,公屋綜合輪候時間亦預計持續回落至2026/27年度的4.5年。隨着供應前景持續改善,基金會籲政策重心應從提量轉向提質,逐步提升公營房屋單位面積,及當中資助出售單位的比例。

私樓供應回穩 私人土儲增作用

未來5年私人住宅供應將會先高後低。展望2024至2028年,每年平均落成約19100個私人住宅單位,但落成量將較集中在首兩年,分別將超過20000個單位,其後逐漸回落至每年15000至17000個單位,背後原因是發展商因應市場情況而調整工程進度,以及去年多次極端天氣事件所造成的延誤。

土地供應方面,2023年政府主導土地供應出現6次流標,創下歷史記錄,但由於私人土地儲備的發展潛力獲得釋放,其土地供應佔比從2018/19至2020/21年度的25%,上升到2021/22至2023/24年度的67%,部分抵銷了流標的影響。

隨着造地進入收成期,政府手中土地儲備變得較為充裕,並有更大的彈性調節推售土地的數量和速度。視乎政府主導土地供應的成功批出比率,以及私人主導項目的推進進度,預計2029至2033年期間,平均每年的落成量將介乎14400和18500個單位之間,未來10年整體趨勢將保持平穩。

政府手中土地儲備變得較為充裕,並有更大的彈性調節推售土地的數量和速度。(Shutterstock)
政府手中土地儲備變得較為充裕,並有更大的彈性調節推售土地的數量和速度。(Shutterstock)

公屋供應超額達標 但仍要繼續警惕

公營房屋方面,展望2024/25至2028/29年度,每年平均落成約35000個公營房屋單位,超過長策30800個單位的目標。其中,影響中短期供應的主要風險因素暫時消除,包括2023/24年度公營房屋落成延誤比率大幅下降至2%,而30,000個簡約公屋單位預計將按計劃落成。

根據最新的落成量數字,我們的預測顯示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有望在2026/27年度下降至4.5年,達成政府定下的目標。儘管如此,社會各界仍不能鬆懈,因為假如過去反覆出現的落成延誤情況再度發生,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則只會輕微下降至5.2年。

如果所有已公布的公營房屋用地都能按時交付及施工,預計未來10年落成量將達到約410000個單位,較長策目標高出33%。即使在用地交付和建築工程皆延誤的情景中,最終落成量仍會比長策目標高出10%。

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有望在2026/27年度下降至4.5年。(Shutterstock)
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有望在2026/27年度下降至4.5年。(Shutterstock)

籲增加居屋供應 完善房屋階梯

分析顯示,過去20年香港的房屋供應呈M型結構,當中資助出售單位佔總存量只有約15%。另一方面,以收入計,有近38%的香港家庭符合購買資助出售單位的資格,可見資助出售單位供不應求。這尤其體現在每次的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及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單位出售,皆出現大幅超額認購。

故此,團結基金建議在中短期增加綠置居單位的供應,在不影響公屋輪候時間的同時,提供更多可負擔的置業機會。在增加綠置居的前提下,政府可以考慮調整新落成居屋的綠白表比例,以預留更多名額予白表申請者。而在中長期,政府則應該增加居屋在公營房屋供應中的比例,以進一步完善房屋階梯,促進社會向上流動。

過去的綠置居銷售紀錄顯示,小型單位並不受歡迎,貨尾單位和撻訂個案以面積少於300呎單位佔多數。為了提供更大誘因,鼓勵現有公屋租戶自置居所並交還所住單位,當局應增加新落成綠置居及居屋等資助出售單位的面積,以提升公營房屋居民的居住素質。

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博士認為,香港現正站在十字路口面臨抉擇。
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博士認為,香港現正站在十字路口面臨抉擇。

 

汲取停建屋教訓 提升居住素質

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博士指出,香港以往停止造地建屋長達10年,造成了供應短缺和居住素質下降,至今仍在努力應對和糾正後果。「這深刻地提醒我們在制定土地房屋策略時要更具前瞻性,避免在解決當前問題的同時,製造未來的新問題。汲取這次教訓,我們不僅要集中資源,按部就班地繼續造地建屋,更要抓住機遇,着力提升居住素質。」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表示,「在提量方面打下堅實基礎之後,將提高居住素質從長遠理想變為現實的時機已經成熟。更具體地說,我們呼籲增加可負擔置業機會和公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儘管如此,任何改變都須與縮短公屋輪候時間的追求之間取得平衡,並提供足夠誘因鼓勵現有公屋租戶自置居所及交還公屋單位。因此,我們勾劃了一個循序漸進的三步走提質方向,從而避免影響公屋輪候時間、優化資助出售房屋供應結構,以及促進社會向上流動。」

葉文祺呼籲,政府要着力增加可負擔置業機會、公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
葉文祺呼籲,政府要着力增加可負擔置業機會、公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