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遠(Paul)邀請我去看《尚未完場》,人不在香港,沒法去觀看歐德禮在皇都戲院(前身是璇宮戲院)昔日帶動香港文化開花結果的日子(小提琴家Isaac Stern上世紀50年代第一次來到香港,在皇都戲院拉奏古典曲目,就是應歐德禮的邀請)。
多走一步
Paul傳來一張站在街頭,手持舊時街景的照片。他向「深度遊」團友講話,那是「發起保育皇都戲院時,帶公眾認識這歷史建築」。
Paul有分發起的皇都戲院保育運動,成功留住這瑰寶建築。
「深度遊」由2013年開始,至今已踏入第11個年頭了。十年辛苦不尋常,卻也難不倒Paul這位有信念之人。
問Paul這位「活現香港負責人」:「你的堅持為的是什麼?」
「一來想證明深度遊是有所作為,因為任何一個一流的旅遊城市,一定能夠提供優質、難忘及具人情溫度的體驗給訪客。二來疫情過後,香港沒有任何時間比現在更需要在旅遊上創新,發揚自己獨特之處,並建立一種互惠互利的旅遊模式,而不是被動地提供旅遊資源、改變自己去迎合旅客。」
疫情期間Paul並沒有放棄他的工作:「成功轉型,發展網上體驗,幫助公司渡過難關。」
Paul做起事來十分進取,他「有份投資電影《緣路山旮旯》,作為其聯合監製,並實踐如何結合流行文化旅遊,為電影特別設計場景遊行程,更在荔枝窩舉辦電影放映活動。」
毋忘初心
原來已經有9個年頭,沒有與Paul見面的了。
翻看當年與他的對話,其中有這幾句:「香港,有特色的地區、建築多不勝數,探究下去,有不少動人故事,可與參加『活現香港』的團友分享。」
「北角春秧街是以印尼華僑郭春秧命名,表揚他對發展北角的貢獻。皇都戲院是歌德式建築。僑冠大廈曾是香港最高的住宅。」
皇都戲院保育成功。Paul移師到九龍,繼續他的「活現香港」行程,傳來圖片,包括在油麻地天后古廟介紹民間信仰。趁Chubby Hearts來港,辦了在深水埗的快閃畫團。配合旅發局活化廟街夜市,辦了黃昏的廟街行程。
不再問Paul,他這樣每月、每日走遍港九新界,上山下鄉,從一個社區跑到另外一個社區,看建築、看文物,事前做好準備、做足功課,這樣做辛苦不辛苦。
這位年輕人曾在留學期間、畢業後工作之餘,是個名副其實的背包客(Backpacker)。Paul說:「體會到認識當地文化、建築,最好是由當地人擔當導遊,帶你欣賞那一個城市的地標、文化。」
欣賞Paul的執着,堅持做好他想做的事。9年前他放下「鐵飯碗」,一心一意投入他的工作。
「有不少老師每年都安排我們的導賞團給他們的學生,讓他們認識我們不同社區、古蹟及文化。」
「我們今年成立了『旅創工作室』。最新的項目是『旅創鄉郊』,探索沙頭角、印洲塘一帶客家村的旅創可能性。」
深水埗開始
陳智遠(Paul)坐言起行,繼續推廣本土文化,舉辦有關活動。
Paul傳來一張以獅子山作背景的海報:《活現黃霑·重行深水埗—導賞團X音樂會》。
「呢個黃霑團係我哋其中一個最好嘅體驗,霑叔嘅故事今日仍然重要,仲有年輕音人的表演。我哋每隔兩、三年先會辦一次,今年我哋決定趁霑叔離世20周年Re-run兩團(絕不加場)!」
這個「活現十年系列:活現黃霑·重行深水埗」在4月13日及14日下午2時30分至5時45分舉行,報名:https://walkin.hk/public-tour/walk-in-james-wong/。
Paul告訴我,負責導賞的是梁款(吳俊雄博士),表演歌手:4月13日Emiko徐嘉蔚,4月14日June梁瑞峰。兩人會詠唱黃霑多首名曲,帶我們重溫香港的有情歲月。
由梁款為團友講解黃霑在深水埗的歲月(霑叔童年在深水埗度過),合適不過。這位撰寫《保育黃霑》的作者,在「黃霑書房」15年,把黃霑人生軌跡──捕捉下來。我也買了一套《保育黃霑》(書編號0790/1500)。把書看完,問梁款:「慢工出細貨,也不用15年的呀。」
「這就像掘出一個寶藏,滿地都是有價值的碎片,把它砌出原來形象,不能心急的。」
所謂「黃霑書房」,梁款的玄妙解說:「書房設在時間和空間的交界。」
梁款說:「黃霑反對人稱他做鬼才。他說『除了用功,自己並無過人之處。』用功,是多讀書、多聽歌、多看世界,每天多一些搞作。」
黃霑說:「歌是盛載回憶的水杯,透過水杯,說出種種教人回味的人生故事。」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綜合轉載,題為編輯擬。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