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各國GDP出爐:德國超過日本 中美差距擴大

事實上,目前來看,經濟實力仍然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根本,而這個世界上不懈努力,奮起直追的國家不在少數,我們還是要有緊迫感。

2023年過去,全球各國的GDP等經濟數據陸續出爐,那麼過去一年發生了哪些變化?首先,2023年美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GDP的總量達到了27.36萬億美元,繼續坐穩全球第一的寶座。

預期衰退未出現 美國經濟續增長

自從2022年3月以來,美聯儲已經陸續將利率提高到5.25%左右,包括美聯儲在內,很多的機構和學者原本預測,經濟活動會隨着加息逐漸地放緩,最終導致大規模的裁員,美國經濟會出現硬着陸。

但是實際上,美國經濟沒有出現預期中的衰退,而是持續地增長,2023年GDP增速達到了2.5%,比2022年的1.9%還要高,經濟總量增加了1.65萬億美元,相當於增加了一個澳洲的GDP,而澳洲的GDP在全球目前排名第14。

與此同時,美國的通脹率已經從2022年6月的9%的高位,降至2023年12月的3.4%,看起來美國政壇的惡鬥和社會層面的分裂,並沒有嚴重影響到經濟表現。

中美之間的GDP差距有所擴大。圖示美國總統拜登(中)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在APEC峰會上握手。(亞新社)
中美之間的GDP差距有所擴大。圖示美國總統拜登(中)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在APEC峰會上握手。(亞新社)

中美GDP差距擴大

第二個變化,是中美之間的GDP差距有所擴大。2023年中國的GDP達到了126萬億元人民幣,換算成美元大概是17.9萬億,仍然位居全球第二,不過跟美國的差距在擴大。

2021年的時候,美國的GDP當時是23.32萬億美元,中國是17.73萬億,差距是5.59萬億。2022年,美國的GDP上升到25.47萬億,中國是18萬億,差距是7.46萬億。2023年,中美雙方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擴大到9.4萬億。

從2021年到2023年,中國GDP從相當於美國的76%,下降到相當於美國的65%,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人民幣匯率的下降。再看人均,美國的人均GDP從2020年的6.3萬美元,上升到2023年的超過8萬美元,中國從2020年的大概1.1萬美元,上升到2023年的不到1.3萬美元。

德國搶佔日本 成第三大經濟體

第三個變化,就是日本失去了全球GDP第三的位置,讓位給了德國。德國2023年GDP為4.47萬億美元,比2022年增加了近4000億美元,日本2023年的GDP總量是4.24萬億美元,跟2022年的4.26萬億相比出現了下滑,德國經濟總量比日本多了2300億美元。

1968年的時候,日本GDP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時隔55年之後,德國實現了反超。德國能夠超越日本,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德國因為進口能源價格上漲,通貨膨脹高企,推高了GDP,二是日元對美元的匯率大幅的貶值,使得美元計價的日本GDP出現了負的0.3%的下滑。

雖然超過了日本,但是德國經濟面臨一大堆的問題,所以面對這個好消息,德國上下表現的都是格外冷靜。

1968年日本GDP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時隔55年之後,德國實現了反超。(亞新社)
1968年日本GDP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時隔55年之後,德國實現了反超。(亞新社)

印度經濟總量 排名全球第五

第四個變化,是印度的GDP總量大概是3.73萬億美元,繼續排名全球第五。

印度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速高達8.4%,預計今年3月結束的本財年,增速會達到7.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此前預測,印度GDP總量預計會在2026年超過日本,2027年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在當前對抗加劇的國際環境之下,印度成了各方爭相拉攏的「香餑餑」,國際環境是前所未有的好,大量外資湧入推高了印度股市,全球供應鏈重組,使得印度成了友岸外包的四大贏家之一,整體上有一種蒸蒸日上的感覺。

但是目前印度仍然是服務業主導,製造業薄弱的國家。製造業僅僅佔印度GDP的15%,這個比例難以支撐莫迪未來的大國構想,也無助於解決印度非常嚴重的失業問題。無論是GDP總量還是人均GDP,印度目前都只是中國的五分之一,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俄國經濟增長 令人出人意料

第五個變化,是俄羅斯2023年的GDP增速達到了3.6%,這個是相當出人意料的,出現了一些人所謂的俄羅斯「愈打愈有錢」的現象。

這其中的原因包括,首先,表面上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受限,但是中國和印度仍然在大量購買,而且在打折的誘惑之下,一些國家和外國石油公司的船隻,通過關閉自動應答系統,規避追蹤,暗地到俄羅斯的港口去裝油,然後再到公海上裝到自己的大油輪上,從而得到便宜的俄羅斯石油。

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之下,2023年俄羅斯石油出口的總量達到了2.4億噸,與沒有爆發戰爭的2021年相比,出口量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7%。

第二個原因就是,戰場上的需求推高了經濟,戰爭是燒錢的遊戲,前線40萬俄軍官兵吃喝拉撒,工資、福利、醫療費、撫恤金的支出,每天就高達3.3億美元,坦克、彈藥、武器系統的消耗就更加的驚人。

俄羅斯總統普京計劃大規模提高軍費至經濟體量6%。(亞新社)
俄羅斯總統普京計劃大規模提高軍費至經濟體量6%。(亞新社)

2022年俄羅斯的軍費是863.7億美元,比2021年增長31%,軍費佔GDP的比重是4.06%。這還不夠,普京已經同意在2024年,繼續大規模提高軍費,將2024年財政的30%用於軍費開支,大概是1190億美元,達到GDP 6%,這是蘇聯解體以來的最高水準。

不過,這只能算是迴光返照。這場戰爭最直接的代價是,俄羅斯將徹底淪為一個缺乏資金和技術,只能被迫出口大量礦產和自然資源,以換取別國成熟工業產品的國家,也就是俗稱的「經濟殖民地」。

再加上過去兩年,大量受過良好教育的精英人士離開,俄羅斯發展高科技產業已經沒有可能了,日後只能是一個大型的能源出口國。而全球能源轉型已經在進行當中,石油時代接近尾聲,賣能源過好日子的時代已經屈指可數,俄羅斯的國運未來無疑是向下的。

波蘭、匈牙利 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第六個變化就是,2023年中東歐的波蘭和匈牙利,人均GDP都會超過2萬美元,將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

目前,中東歐前蘇聯勢力範圍裏的國家,但凡加入了歐盟的,已經沒有窮國。捷克、斯洛伐克、愛沙尼亞的人均GDP接近3萬美元,立陶宛、拉脫維亞、斯洛伐克和克羅埃西亞都超過了2萬美元,羅馬尼亞也有1.6萬美元,保加利亞是1.3萬美元。

這些國家,不同程度地承接了來自西歐的產業轉移,都過得不錯,這也就是為什麼烏克蘭拚命想要掙脫俄羅斯的控制,倒向歐盟的原因。烏克蘭的人均GDP目前是4500美元左右,在歐洲倒數第二。老百姓想過好日子,年輕人想去歐盟打工,經濟方面的動因是首要的。

烏克蘭拚命想掙脫俄羅斯的控制,倒向歐盟,經濟增長是最大的誘因。圖示烏國總統澤連斯基在美國演講爭取支持。(亞新社)
烏克蘭拚命想掙脫俄羅斯的控制,倒向歐盟,經濟增長是最大的誘因。圖示烏國總統澤連斯基在美國演講爭取支持。(亞新社)

事實上,目前來看,經濟實力仍然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根本,而這個世界上不懈努力,奮起直追的國家不在少數,我們還是要有緊迫感。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此前的預估,2023年世界範圍人均GDP大概是13300美元,所有發達國家的人均GDP平均是55900美元,發展中國家是6500美元。

人均GDP全球前三名依次是盧森堡、愛爾蘭和瑞士,盧森堡是14萬美元,愛爾蘭近12萬美元,瑞士11萬美元。亞洲人均GDP最高的是新加坡,超過了8萬美元,接近9萬美元。

目前中國的人均GDP在13000美元左右,也只相當於全世界的平均水準,在全球排名68名左右,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國內的城鄉差距,沿海和內地的差距還很大,經濟發展方面還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

如果能夠按照預期,在2035年前後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成為中等發達國家的話,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否則就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面臨諸多的麻煩,特別是中國GDP總量跟美國的差距在拉大,這是尤其需要警惕的現象。

原刊於「世界靈敏度」微信公眾號,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趙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