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中國官方公布的經濟數據有回暖趨勢,但更大可能的是,去年11月正值新冠疫情封控最雷厲風行的時間,數據未能反映實際的基本面。再者,來年地緣政治風險未見緩解,經濟不確定性仍高,很多國際機構擔心中國經濟前景堪憂,明年可能不如今年。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最新公布,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年增29.5%,連續4個月增長,但頭11個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年減4.4%,利潤降幅年內首次收窄至5%以內。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分析,11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加快回升,加上投資收益相對集中入帳,當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年增增速較10月份明顯加快,利潤已連續4個月實現正增長。他說,工業生產加快回升,產銷銜接水平按年提高,推動企業營收持續改善。
早前公布的外貿數據與工業利潤改善同步,據海關總署本月初公布,中國11月出口(美元計)按年增長0.5%,扭轉之前連續錄得6個月按年下跌的頹勢,進口則較市場預期差,按年下降0.6%,反映中國內需非常疲弱,貿易順差683.9億美元略為擴大4%。
為穩短板 提早準備發行明年債
中國今年經濟遭遇了近40多年來罕見的全面低迷,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頭馬車」數據表現參差,三頭馬車是指投資、消費和出口三方面。為了達到全年經濟增長5%的目標,中央在今年發行超過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地方政府債的基礎上,提前準備明年發債工作,預計新一波發行規模超過2萬億元。
在拉動中國經濟增長方面,政府投資一直扮演極為吃重角色,但受地方政府深受債務困擾,財政左支右絀,被迫向中央求援。然而,有分析認為,以舉債方式刺激經濟的作用有限,主要是所投資的基建項目回報一般較低,而且大部分新債都用於償還舊債。嚴格來說,只是以債養債,未能真正解決問題。
根據中債網數據,近期江蘇、河北、山西、海南等已披露明年一季度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計劃,預計在一季度發債規模超過2200億元。另外,安徽、甘肅、寧夏等地組建了2024至2026年當地政府債券承銷團,為明年發債做準備。先前財政部明確了今年將提前下達明年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額度。市場普遍預計這一規模將超過2萬億元。
據內媒21財經報道,10月以來,地方開始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截至12月25日,各地已發行規模合計達1.38萬億元。同時,各地特殊再融資債券的額度情況也引起市場高度關注。迄今重慶、廣西、四川、江蘇、浙江、新疆等六省份在近期已披露的預算調整報告中披露了相關額度情況,合計獲得額度2023億元,重慶、廣西、四川、江蘇、浙江、新疆額度分別726億、623億、280億、261億、77億和56億元。
中外加速走資 全年或達5000億美元
就算中央為地方政府的財政暫解燃眉之急,但觀乎今年中國金融市場表現慘不忍睹,滬深300指數今年迄今下跌 13%,滬綜指繼3000點失守後,再掀2900點守衛戰,內房債危機未解困,企業持續違約,曾經對中國抱持無限夢想的外國投資者正加速撤離中國,連許多中國富人也爭相落跑,直接衝擊國際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
究竟中國資金流出規模有多大?有說由國際收支數據推敲今年有高達5000億美元資金外流,但金額仍然有待商榷。據國際金融研究所(IIF)估計,中國股票和債券已連續5個季度出現跨境資金外流,這是有史以來最長的記錄。今年第三季,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淨流量,是自25年前開始收集數據以來首次出現淨流出118億美元,表面上金額不算大,但由淨流入逆轉為淨流出,本身已是警號。
日本媒體日經亞洲本周二(26日)公布了一項專家調查的結果,受訪的經濟學家認為,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從今年預測的5.2%放緩至4.6%。世界銀行報告亦認為,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從今年5.2%左右下降至4.5%,2025年進一步放緩至4.3%。
這項調查是由日經、日經亞洲和日經快訊3家機構共同進行的。 受訪的有25位專門研究中國經濟的專家。他們預測中國今年第四季經濟增長的平均值為按季增長0.2%,與中國官方5%目標大體接近。
內房銷售在負循環中打轉
上述專家對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看法較不樂觀,預計增幅會從今年的5%左右下降至4.6%。 影響中國經濟增長前景有兩大因素:一是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二是中國消費欲振乏力。標準普爾全球評等公司雖然維持中國經濟明年增長4.6%的預期,但它指出,若房地產業的表現差,有可能放慢至2.9%。
日經亞洲引用這個全球知名的信用評級公司亞太地區信貸研究部主任Eunice Tan的話說,2023年最後一個季度即將結束,「房地產行業下行的影響將會在明年進一步展現出來」。 她認為,「房地產業的痛苦將會繼續拖累中國的經濟復甦,房地產銷售將繼續在負循環中打轉。」
不少人將今年內房嚴冬歸咎於市場信心的匱乏。不僅消費者,就連開發商也是信心低迷。開發商拿地和新開工面積的按年降幅,都遠超商品房銷售面積和房價的降幅。
同樣,消費數據亦令人非常擔憂。今年10月和11月消費價格按年通脹率再次轉負。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後情況略好。在今年早段時間,服務業通脹曾是一個亮點,現在卻穩步下降。即使在燃料成本下降本應不那麼重要的醫療健康和教育等類別中,11月通脹率也大多保持穩定甚至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