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陳國基司長 將「四點希望」落到實處

一年過去,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接受廠商會會長史立德訪問,分享特區政府的最新工作,以及如何將習主席的期望落到實處。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在香港回歸祖國 25 周年之際訪港,對香港提出「四點希望」──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及共同維護和諧穩定。一年過去,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接受廠商會會長史立德訪問,分享特區政府的最新工作,以及如何將習主席的期望落到實處。

史:史立德 陳:陳國基

過去一年的感受

史:今屆政府已上任一年多,您可否分享一下這段時間您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陳:這一年多來我最大的感受,是香港已「轉守為攻」。2019 年,香港發生了「黑暴」,社會陷入混亂不堪的狀態,我們必須守住香港治安和法治。到後來香港經歷了 3 年的新冠疫情,我們用盡了一切辦法守住市民健康,並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支援企業和保就業,守住經濟免被疫情拖垮。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右)接受廠商會會長史立德(左)訪問,分享他上任一年的感受。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右)接受廠商會會長史立德(左)訪問,分享他上任一年的感受。

如今香港已處理好社會亂象和疫情,是時候要「攻」了,搞好經濟,追回過去幾年錯失的時間和機遇,增加香港發展動能。因此行政長官提出一系列「搶人才」、「搶企業」措施,初步成效理想。政府新成立的「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至今已約見超過 100 間跨國企業,爭取他們落戶香港或擴大香港業務。我們亦多管齊下,包括新增「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優化現行多項人才入境計劃、推出指定行業的輸入勞工計劃、增加就業掛鈎課程再培訓津貼等,以應對全球激烈的人才競爭和本地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香港與內地在今年 2 月恢復全面通關,亦為本地經濟復甦邁出重要一步。對比 2022 年全年的訪港旅客數字大約只有 60 萬,今年上半年的訪港旅客已有約1,300 萬人次,提供很大的經濟動力,有望令今年本港經濟重回正增長。

香港經濟狀況和國際競爭力

史:雖然經濟和社會活動在通關後已回復正常,但香港在最新的《世界競爭力年報》排名卻下跌了。有意見認為,「封關」幾年削弱了香港競爭力,被鄰近的經濟體比下去。司長您如何看待這些評級?

陳:各地應對疫情的方法都不一樣,這是取捨問題。當然,我們希望防疫和經濟發展兩方面都做好,但現實並不是這樣理想的。有些國家和地區採取較寬鬆的疫情措施,對經濟的影響較少,但死亡率就很高;香港不採取這策略,我們堅持將市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而這樣無可避免會影響經濟,於是當企業出現經營困難、市民失業的時候,我們便提供津貼,撐企業、保就業,我認為這是正確的方向。雖然疫情扭曲了香港經濟的表現,但我對未來經濟發展充滿信心。首先,「東升西降」的國際格局經已形成,經濟發展動力都集中在東方。其中,中國是一個擁有 14 億人口的龐大市場,而隨着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包括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發展等重要戰略,從中可為本港經濟帶來強勁的刺激。此外,香港擁有營商自由、低稅率、與國際接軌的普通法、廉潔政府、司法獨立審判權等優勢,均有利香港提升競爭力。

政府成立了「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由我擔任主席,委員包括多名局長,以頂層設計、由上而下地考慮需要推出什麼有利民生政策,制定執行優次。
政府成立了「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由我擔任主席,委員包括多名局長,以頂層設計、由上而下地考慮需要推出什麼有利民生政策,制定執行優次。

近來政府和立法會間的關係

史:今屆政府上任後,社會上的政治爭拗明顯減少,除了歸功於《香港國安法》,亦與政府努力改善行政、立法關係,以及優化基層社區治理有關。您可否分享一下,近來政府和立法會間的關係有什麼轉變﹖政府又是如何回應習主席對提高治理水平和維護社會穩定的期望﹖

陳:相信大家仍記得上屆立法會亂象叢生,一些議員無所不用其極地拖慢立法會的工作,目的是要削弱政府的管治權和執行政策的能力、破壞社會安寧,最終令很多議案無法通過。不過,經過完善選舉制度後,今屆立法會議員全是愛國愛港的。大家目標一致,為香港做實事,行政和立法關係自然大有改善。過去一年,立法會通過了很多對民生十分重要的法案,讓政府能有效執行政策和措施。

而 2019年的「黑暴」事件,除了反映政府在制度上對維護國家安全的短板,背後可能還有其他原因,例如年輕人對國家有誤解、認同感不足。此外,我們認為完善地區治理十分重要,多了解市民意見可以讓我們的政策更「貼地」,更能回應市民所需。為此,政府進行了地方治理架構檢討,包括改革區議會選舉,讓區議會回歸至《基本法》賦予的諮詢功能,並避免議會亂象重演。

另外,政府成立了「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由我擔任主席,委員包括多名局長,以頂層設計、由上而下地考慮需要推出什麼有利民生政策,制定執行優次。而政務司副司長亦領導「地區治理專組」,以跨局、跨部門的方式,執行「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訂定的方針,在全港各區推展不同措施。我們也成立了「關愛隊」(「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協助落實地區治理工作。全港 18 區將設有 400 多隊「關愛隊」小隊,他們會逐家逐戶上門拜訪,為有需要的市民服務。我相信整個架構可令政府更全面、更準確掌握到民意。

政府的扶貧策略和商界角色

史:為回應習主席的「四點希望」,商界不但為「增強香港發展動能」傾盡全力,亦積極協助政府「排解民生憂難」。您可否分享一下,今屆政府的扶貧策略,以及商界在當中可以發揮的作用﹖

陳:今屆政府採取精準扶貧策略,將資源投放在最有需要幫助的人身上。目前我們已識別了數個目標群組,包括單親家庭、「劏房」戶、獨老及雙老家庭,共接近 90 萬人。舉例來說,我們會透過「關愛隊」協助他們申請政府津貼,確保他們得到應有的援助;並會推出在校課後託管服務,基層學生放學後可留校接受託管,讓家長能外出工作,改善生活。

我們留意到基層市民,尤其是單親家庭或住在「劏房」的市民,沒有很好的聯誼和社交網路,而有時社會有悲劇發生,往往因為事主缺乏社區和朋友支援,很容易「鑽牛角尖」。因此,我們會推出「社區客廳計劃」,為弱勢群體提供更多活動空間,助他們擴闊社交圈子,讓他們得到更多關懷和支援。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11月4日在「共創明『Teen』計劃」畢業典禮致辭。(政府新聞處)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11月4日在「共創明『Teen』計劃」畢業典禮致辭。(政府新聞處)

另外,考慮到很多住在「劏房」的學生礙於家庭環境和缺乏資源,沒有機會開闊視野,令貧窮問題一代代延續下 去,所以我們推出了「共創明『Teen』計劃」,透過政、商、民三方合作,幫助住在「劏房」的初中生擴闊視野 和規劃人生。

商界的支持遠超我預期,計劃合共籌到約 1 億 4000 萬港元,招募到 3000 多名在社會不同領域有傑出成就的友師,以及 150 多間企業和機構參與。商界除了出錢支持外,亦參與活動策劃,例如舉辦自助餐,教導學員餐桌禮儀;亦有團體組織學習體驗團,帶學員到四川了解國家保護瀕危動物的工作,這些都是他們以前沒有機會體驗的。有企業更承諾,日後會優先聘用「共創明『Teen』計劃」的畢業生。我很高興見到學員參加計劃後成長了許多。以前和他們見面,他們坐在一角默不作聲,缺乏自信心;現在他們見識多了,變得積極和自信。

香港的憲制責任與《基本法》第 23 條立法工作

史:在拼經濟、改善民生的同時,我們也不能迴避香港的憲制責任。司長,目前《基本法》第 23 條的立法工作進展如何﹖

陳:維護國家安全只有進行式,沒有完成式,我們必須保持警惕,因應社會轉變,防範「軟對抗」和其他新的國安風險。目前我們已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和完善選舉制度,確保行政長官、立法會和區議會議員均由「愛國者」擔任,讓整個治理架構更完整、更穩妥。

而《基本法》第 23 條立法是香港的憲制責任,當完成第23 條立法後,香港整個維護國家安全的架構才更完整,因此我們一定會盡快立法,而籌備工作亦已展開。

過去幾年,香港忙於守住治安、守住法治、守住市民健康,但如今情況不一樣,可以「轉守為攻」,專心搞好經濟,「搶人才」、「搶企業」。

年輕人要站得高,才能走得遠,而「共創明『Teen』計劃」就是要幫基層學童站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幫助他們成才。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