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真的那麼難懂?

中國是偉大值得世人尊敬的國家。經過40多年發展,它不止是歷史上從未見過的一個經濟奇蹟,更罕有的是和平崛起,跟非常好戰的美國,形成強烈對比。但即使如此,仍不等如中國每一個決定都是完全正確的。

非常感謝很多朋友、讀者和視頻觀眾的評語,部分為正面鼓勵,當然亦有部分是負面,甚至是人身攻擊。但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每次當我客觀評論中國經濟狀况和政策,都必定有不少民粹高昂的朋友留言,提出各種理由來支持所有政策。更有趣的是,經濟和金融市場表現,不論好或壞,一切數據和發生的事情,都只會盲撐和提出有理沒理的最正面解釋。如任何人有異議,都是因為你無知、愚蠢、偏見……或更簡單的一句評語:你不懂中國!

我確曾在外國生活多年,現在仍然經常到歐美公幹和開會,但我已回港30年,早在10多年前,已在深圳和上海設立分公司和辦公室。疫情來臨前,我每月都回內地公幹,勉強可算走遍大江南北,除了北上廣深,亦去過大部分二三線城市,不少四線以下城鎮,甚至更偏僻的東北農村、內蒙煤礦和戈壁地貌公園等等。有段時間,每隔兩三個星期就上京一次,每次都住在同一酒店,後來這酒店竟為我這名常客準備好一套繡上我名字的私人枕頭,每次入住都預先換上,多麼貼心的服務!

中國是偉大國家 不等如永遠正確

首先我要重申,中國是一個偉大值得世人尊敬的國家。過去40多年的發展,不止是一個歷史上從未見過的一個經濟奇蹟,更罕有和值得稱讚的是和平崛起,跟非常好戰的美國,形成一個強烈對比。我亦多次指出過,雖然中國才剛加入中等收入行列,但中國人均壽命已升至約77.5歲(但不知會否受今年初的COVID exit wave影響),「彎道超越」了人均收入高近6倍的美國(約76.4歲)。近年中國科技突飛猛進,尤其電動車的驕人成績,簡直令到歐美汽車業震驚。按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年初研究報告(美國國務院資助),在44種至關重要科技中,中國在其中37類領先全球,包括不少再生能源、機器人,甚至太空和國防範疇(但不知西方有否故意誇大中國威脅)。

據澳洲戰略政策研究院的報告顯示,中國在44種至關重要科技中的37類領先全球,包括不少再生能源、機器人、甚至太空和國防範疇。圖為中國開發的3D打印技術。(亞新社)
據澳洲戰略政策研究院的報告顯示,中國在44種至關重要科技中的37類領先全球,包括不少再生能源、機器人、甚至太空和國防範疇。圖為中國開發的3D打印技術。(亞新社)

即使如此,仍不等如中國每一個決定都是完全正確的,更不等如中國是永遠正確的。中國人崇尚馬克思和其他人發展出來的所謂「唯物辯證法」。老實講,跟Adam Smith鼓吹的原始自由市場一樣,兩套理論都有早已過時,與現代高科技世界完全脫節的感覺。我明白「唯物辯證法」是一套頗模糊社會哲學理論,主要目的是在不停變化的動態世界中,尋找統一對立矛盾觀點的方法。但唯物論的最基本一點是必須接受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或與量子物理有矛盾),亦即是應該尊重邏輯、事實和數據。

A股表現差 反映資本市場效率低

今天我想討論一下幾個過度民粹主義者最常用的論點:

(1)中國特別難懂論。外國人,甚至是香港人,都不懂中國,如想學懂一丁點兒,也最少需要10年、20年、30年,甚至永遠學不懂!固然學習任何一個國家的語言、文化、歷史、經濟和政治,都需要花不少時間,但這說法的意思是中國文化獨特兼博大精深,所以特別難學,亦有一點高人一等的自傲。

客觀來說,一個國家是一件龐然巨物,而且是動態不停演變的,即使是國家領袖,也不可能知道所有事情,最多只會關注部分被認為當時最重要的某些社會、經濟和外交問題。其他人,不論是中國人或外國人,理論上都一樣,根據他們的中國見聞、生活經驗,也會學識一些有關中國的東西。

除此,「中國特別難懂論」亦包含中國的某些社會和經濟現象的解讀,與其他國家不同,甚至乎相反!例如過去25年,中國GDP增長了20倍,但竟然各大A股、港股、MSCI中國指數,都接近紋風不動,甚至下跌了,當然是極差的表現!但竟然很多人指鹿為馬,反而叫好:難道你們這些不懂中國的人,不知道「Down is Up」的道理,虛擬資本是邪惡和不重要的,所以資本市場表現愈差,即代表實體資本愈好!

對不起,實在不敢苟同。牛頓定律,不論在英國、美國、南非或中國都是一樣的,樹上熟了的蘋果,都是會被地心吸力吸到地上來(文革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真的曾被批判為違反唯物辯證法,令人啼笑皆非)。極差市場表現只代表中國資本市場分配有限資源的效率極低,中國企業的ROE效率也愈來愈差。另一重要傷害是聰明的中國人明白到中國股市只是個賭場,根本不是一個值得長期投資和藏富的地方,莫講製造財富的資產類別,所以中國人把大部分財富推到房地產、銀行存款,和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所謂理財產品。結果形成巨大的債務和房地產泡沫,爆破後當然就留下現今面對的債務危機,如不馬上好好處理,必定拖慢長期經濟發展,和損害投資者信心和消費意欲。

還有,一個社會的確是動態的。初期經濟發展時,大部分都是較簡單的中小企業,高效率資本市場或者仍非那麼重要,但當經濟變得較成熟,科技水平上升,企業規模增大時,就更需要高效率的資本市場。當然,虛擬與實體經濟的概念分割,本身就是隨意(arbitrary)、不科學化,亦是過時的舊思想。其實資本市場本身亦是整個經濟的一部分,只是不同人有不同角色,社會需要有些人做農業,另外一些人做製造業,其他人提供服務,亦可以是部分人做科學甚至藝術。

過去25年,中國GDP增長了20倍,但A股、港股、MSCI中國指數竟然紋風不動。(亞新社)
過去25年,中國GDP增長了20倍,但A股、港股、MSCI中國指數竟然紋風不動。(亞新社)

不可偏重長期目標 犧牲短期民生

(2)只應關注長期,短期一點都不重要論。近期幾乎所有經濟數據,包括年輕人失業率、PMI、投資、消費、出入口等數據都比預期差,當然還有債務危機這座大山,和最令人擔心的出生率急跌問題。但不少人仍堅持這些各種陣痛,都只是經濟模式「大洗牌」的必須代價。一大堆什麼「不破不立」、「大破大立」、「下大棋」論,馬上應運而生。

我當然同意長期投資和發展的重要性,但仍然必須小心兩件事。第一, Keynes的至理名言:「The long run is a misleading guide to current affairs.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他的意思是不可過於偏重所謂長期目標,而過度漠視犧牲短期民生和經濟的重要性,如果沒有短期,就根本更不會有長期。除此,此句話亦在提醒大家,不可以長期目標為解脫現時經濟差的藉口。

另外一點就是,即使發展模式和方向需要改變,放棄房地產、互聯網平台企業,重點培養先進硬件製造業,例如EV(電動車)、電池和芯片等,但改變的方法和速度也很重要。正所謂「治大國若烹小鮮」,任何政策改變都不可過於突然,亦需要有很好的準備、教育和溝通。以債務危機為例,即使不幸因過度投資房地產和基建而形成了泡沫,但以過度極端的方法,一夜之間關掉所有私人發展商,不管合法違法、合規不合規的資金水喉,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危機至今仍在蔓延發酵,逐漸影響到國企和甚至整個金融系統。

除此之外,表面上房價只低了不到一成,但竟然不止發展商股價跌了90%以上,連債價也接近歸零,非常極端、不合理,亦當然非常影響本應最被看重的長期投資者信心!尤其,過去25年中國發展神速、基數低,更享受到人口紅利,但投資者的長期回報都竟然如此驚人地差,未來長期發展速度必減慢、基數高、人口老化,工業政策主導計劃經濟,請問如何說服長期投資者,將可在未來拿到合理的回報?

國安為重 也不應放棄全面經濟發展

(3)現在美國為首的西方對中國施加壓力,企圖圍堵中國,阻礙發展,所以必須以國家安全為重,言下之意是即使犧牲經濟也在所不惜。國家安全當然是頭等大事,中國崇尚和平,但備戰也是必須的。但這絕不等如就可放棄全面經濟發展,只集中投資在軍工、太空和AI等被認為是最關鍵的科技。中國是個超大型經濟體,必須平衡發展,過去10多年發展模式的最根本問題就是過度投資,消費不足,長期GDP佔比不到40%。消費帶動的發展持續性遠高於投資,飯是每天都要吃的,但巨型基建如港珠澳大橋不可能不停的建,背後亦同時製造更多的債務。偉大如芯片、EV和火箭,這些都仍然是投資,都需要更多債務打造出來的,如消費比例仍將被壓偏低,亦即是發展模式的可持續性偏低,亦可能將被債務問題而拖慢。

(4)美國崩潰論。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更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確面對極多的嚴重內政和外交難題。隨便數一下都可列出woke與anti-woke的意識形態分裂,政治兩極化和老人化、濫藥、槍管、治安、種族主義、貧富懸殊、政府財赤及債務失控,導致較高通脹和息口高企不下等內部問題。外在問題亦一大堆,包括被捲入兩場戰爭,尤其被迫盲撑以色列,因此失去更多國際道德高地,亦引起國內很多年輕人的反對。但最終美國面對的最大挑戰當然就是中國的和平崛起,在經濟、科技和軍事等範疇,都是戰略性競爭對手,只希望不要變成敵人。但同時矛盾地在氣候變化、AI安全、核武控制和公共健康控制大流行等人類存在性風險問題上,又需要衷誠合作,才可化解危機。

美國擁有超強的軍事力量,全球有超過750個海外軍事基地,其中超過300個位於東亞,美國國防開支約9,000億美元,超過後面9個國家的總和。(亞新社)
美國擁有超強的軍事力量,全球有超過750個海外軍事基地,其中超過300個位於東亞,美國國防開支約9,000億美元,超過後面9個國家的總和。(亞新社)

但請千萬不可輕視美國這個對手。美國的綜合經濟,科技和軍事力量,都是歷史上所有帝國中最強大的。地理和天然資源的優勢,自由民主意識形態對全球精英與普通人仍具超強吸引力,根基甚厚的科研基礎,美國科學家,本土出生加移民,仍贏取大量諾貝爾、Turing、Fields和邵逸夫等獎項。美國軍事力量更誇張,全球擁有超過750個海外軍事基地,其中超過300個就在東亞。美國國防開支約9,000億美元,超過後面9個國家的總和。美國企業非常強大,在多方面近乎雄霸全球,尤其在互聯網、社交和傳統媒體、流行文化,和最新的AGI等等。雖說通脹和利息高,但美國現時經濟仍然強勁,下半年GDP增長接近5%,失業率仍然非常低。

美國優勢仍多 值得中國繼續學習

中國絕不應盲目模仿美國,應從美國經驗汲取教訓,避免犯上同樣錯誤,例如過度自由,導致槍管和濫藥失控;貨幣和財政政策也過度極端,導致社會不公、高通脹,和甚至美元霸權受威脅等問題。在窮兵黷武、過度好戰亦當然是嚴重問題。但仍不等如美國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錯的,亦再沒有任何值得中國學習的地方,中國就應該永遠跟美國走相反方向。

例如美國面對2008年GFC(全球金融危機),美國聯邦政府出手拯救銀行系統,固然有助長道德風險之嫌,中央債務亦因此從約55%GDP急升至2012年的90%以上,如今更升至令人擔憂的120%。但這不等如中國中央就不該出手幫助解決地方債和部分房地產債務問題。中國中央的負債率只有20%GDP,比美國GFC前低很多,而且地方政府受中央管轄,所以不可說救了他們就是助長了道德風險。况且美國解決方式雖有後遺症,但過去15年美國經濟發展仍不錯,證明政策效果利大於弊。如中國不果斷解決債務危機,將長期拖慢經濟發展,甚至真的墮入債務通縮陷阱。

如上所說,美國仍具最好的基礎科學的研究氛圍,美國仍有超強吸引移民的能力,美國企業仍是最高效率,最賺錢和最具競爭力,更領導很多最先進科技發展的。美國資本市場的長期表現亦是最好的,Equity Risk Premium接近5%,加上約5%的Riskless Rate,大型股票指數的近百年複合回報率超過10%,為美國人和所有投資者製造了巨大財富。這些和其他很好東西,仍然值得中國尊重和甚至乎繼續學習。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譚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