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政策吸建議 港創科踏新台階

在數碼政務方面,筆者欣見《施政報告》提出將廣泛運用科技改善政府服務,應用項目包括電子牌照和證書、自動泊車系統、政府收費電子支付、1823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智慧屋邨管理等。

筆者首次在立法會會議廳內聽取行政長官公布《施政報告》,出乎意料之外發表時間長達3個多小時,涉及範疇廣闊,包括房屋、交通、醫療、勞工等政策,相信是行政長官和他團隊竭盡心力而成的。行政長官李家超的《施政報告》貫徹了現屆政府踏實的施政作風,以創科政策為例,今次《施政報告》推出了新的政策,同時亦檢視了過去一年創科政策的推展,吸納了業界提出的意見,提出了優化的措施;並在多個民生範疇,引入科技的運用,改善市民生活質素。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在「產學研1+計劃」宣介會致辭,向各大學公布於今年10月中正式推行。(港府新聞公報)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在「產學研1+計劃」宣介會致辭,向各大學公布於今年10月中正式推行。(港府新聞公報)

統籌數據管治 推進科技轉移

《施政報告》提出政府將開設「數字政策辦公室」。數據已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元素,在港建立數據管治體系是刻不容緩的事,尤其是在今年兩會國務院宣布成立「國家數據局」,明確顯示國家對數據管治的重視,但香港一直欠缺數據管治的統籌單位。為此,《施政報告》提出「把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與效率促進辦公室合併,由「數字政策專員」帶領,專責制定數字政府、數據治理及資訊科技政策,整合政府內部資訊科技資源,推動開放數據,協調各部門推出更多數字服務」。值得注意的是「國家數據局」剛好也在同日開幕,筆者期望「政策辦公室」盡早成立,能與國家數據局的工作相配合。

筆者一直關注香港科技轉移政策。去年《施政報告》建議撥款100億元設立「產學研1+」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不少於100支有潛質成為成功初創企業、來自8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的研發團隊,從而推動「從一到N」的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政府撥出資源,對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是一大助力,然而筆者曾在不同渠道反映過,單靠資助是並不足夠的,學界普遍欠缺協助科研成果轉化的專業人才,令科技轉化工作事倍功半。《施政報告》為每所指定大學技術轉移處增加行政撥款,加倍增至1600萬元。

施政報告建議設立「北都大學教育城」,鼓勵專上院校與中外知名院校加強合作進駐,令「北創科」的規劃布局更見完整。(新田科技城)
施政報告建議設立「北都大學教育城」,鼓勵專上院校與中外知名院校加強合作進駐,令「北創科」的規劃布局更見完整。(新田科技城)

發展人工智能 保障知識產權

新增資源可專門用於提升技術轉移的能力,甚至招聘海外專業團隊,以他們的實戰經驗協助大學,此舉對大學技術轉移和拓展市場等工作必然會有很大幫助。

以上建立數據管治體系和加強支援大學科研成果轉化的兩項建議,筆者於諮詢期間向行政長官提交已獲得接納,另外,《施政報告》也接納了筆者提出在北部都會區(北都區)設立以創科為主題的大學園區建議。《施政報告》建議設立「北都大學教育城」,鼓勵專上院校與中外知名院校加強合作進駐,令「北創科」的規劃布局更見完整。香港擁有五家世界百強大學,創科研發實力超着,透過學企合作,大學可為企業提供優質科研支援,同時亦為大學生提供實戰場地,有利培育創科人才。

政府在今年財政預算案中建議開設超算中心。筆者向行政長官提出超算中心興建工程不容拖延,必須盡快落實,因為算力是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石,是推動人工智能的關鍵設施。《施政報告》確定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將在數碼港興建,2024年起分階段設立。既然地點已定,相關工程必須盡快上馬,避免在人工智能發展上,被大灣區其他城市進一步拋離。

人工智能應用與知識產權息息相關。《施政報告》表示政府將探討修改版權條例,為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和應用提供保障,將於明年進行諮詢。筆者向行政長官提出建議時,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迅速,已被廣泛應用在創作層面,包括繪畫、作曲、編寫劇本、創作漫畫等,建議特區政府就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版權問題進行研究。《施政報告》願意吸納此意見,反映現屆政府的敏銳度,能捉緊生成人工智能發展的重點。筆者提出的建議,還包括鼓勵特區政府擔當先驅者角色,訂立法規為「生成式人工智能作品」提供知識產權保障,助力香港打造成人工智能創作的國際文化藝術樞紐。

《施政報告》提出設立「應用科學大學」,這也是筆者一直以來的倡議。現有人才資源政策主要涵蓋高端人才,但發展創科還需要技術層面的人員,因此培訓專業技術人員極為重要。《施政報告》提出設立應用科學大學,正可填補這層面的空隙,讓年輕人接受充分培育。裝備他們迎接香港日趨成熟的創科產業,把握機會投身相關行業。可惜政府的構思是「將應用科學大學的合資格課程納入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支持合適的自資院校發展成為應用科學大學」,而非資助學位。一般來說,自資院校學位課程的學費負擔較為沉重,即使未來會提供額外資助略可紓緩,但整體學費成本始終是決定要素,擔心應用大學會淪為學生的次選。

筆者欣見施政報告提出將廣泛運用科技改善政府服務,同時在醫療應用上推動採用藥械、建構「數研化中藥平台」等。(Shutterstock)
筆者欣見施政報告提出將廣泛運用科技改善政府服務,同時在醫療應用上推動採用藥械、建構「數研化中藥平台」等。(Shutterstock)

藉科技改善政府服務 惠民生

在數碼政務方面,筆者欣見《施政報告》提出將廣泛運用科技改善政府服務,應用項目包括電子牌照和證書、自動泊車系統、政府收費電子支付、1823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智慧屋邨管理;同時在醫療應用上推動採用藥械、建構「數研化中藥平台」等。在民生應用方面,建議為少數族裔設計網上中文自學資源,讓他們能更易融入華人社會;向「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額外注資10億元,以科技改善長者生活質素。既括而言,凡此種種,可見《施政報告》能以創科為精髓,滲入市民生活各個領域,讓創科為「為民生、添幸福」效力。

若與內地相比,香港在創科研發和產業的發展、以致日常生活應用的各個範疇,均見落後。不過,從去年到今年的《施政報告》,都能見到政府推動創科的魄力,以及廣納意見的包容。筆者相信業界亦很願意與政府共同努力,推動香港創科發展踏上新台階。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黃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