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不了的室樂首演

其中最膾炙人口的《香夭》,開場時由二重唱在台前演出,之後則反過來,四重奏在台前、二重唱在台後,效果新穎。全曲八章以鋼琴獨奏作間斷,也有一段關於敦煌的獨白,表達音樂會副題「於濁世中尋找心能安住之處」。

室內樂最吸引之處,是寧謐的音符,猶如老友相聚,促膝細談,既各自表述,也相互交流,氣氛變化多端,但離不開「家」的感覺,可以說是室內樂的原意。

西洋室內樂一般以巴赫小提琴、大提琴無伴奏組曲開始發展,經海頓、莫扎特,到貝多芬那15首弦樂四重奏成為典範。進入20世紀,經過巴托六首以及蕭斯周光蓁塔科維奇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等,室內樂成為表達時代與作曲家內心語言的範式。二戰期間法國作曲家梅湘在集中營首演《時間的終結》四重奏,更是代表作。

香港10月室內樂表演眾多

香港10月份一星期內,演出3場包括多部室內樂新作品。11位華人作曲家題材、手法各有不同,但都豐富了室內樂曲目。

首先是10月2日的《古典·新作》音樂會,演出活躍於電影音樂創作(包括《紅海行動》)香港作曲家梁皓一的《鋸齒邊緣》三重奏,密集音符和動感節奏充斥全曲,這次特別為低音單簧管而寫的版本,與小提琴和鋼琴的碰撞更為明顯,聽來透不過氣。

4天後,在葵青劇場演出更為前衛的《帝女·應如》組曲(見附圖)。作曲家甘聖希將粵劇《帝女花》兩段最著名的樂段,以弦樂四重奏作伴奏。其中最膾炙人口的《香夭》,開場時由二重唱在台前演出,之後則反過來,四重奏在台前、二重唱在台後,效果新穎。全曲八章以鋼琴獨奏作間斷,也有一段關於敦煌的獨白,表達音樂會副題「於濁世中尋找心能安住之處」,給有緣人玩味。

10月7日晚,華人女作曲家協會的「我們的夢」系列,演出9位來自全世界華人女作曲家的最新力作,包括8首世界首演,其中4位作曲家更親臨觀賞。我等品嘗音樂「九大簋」,不知颱風之繼續吹。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周光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