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還有什麼讓人聞風而至

目前需要提振信心,已經刻不容緩。至於是重提「十大建設」,還是北部都會區加快加碼,這是特區政府如何激勵經濟專家動腦筋和提出詳細計劃的問題,關鍵是要有計劃,能夠讓港人和國際投資者振奮人心的計劃。

璀璨奪目的煙花焰火,在國慶夜的香江上空綻放,吸引43萬人在維港兩岸觀看,盛極一時。放煙花的確可以讓人聞風而至,相信現場觀眾不少是來自深圳、東莞或者廣州。然而,還有更遠的客人會為煙花而來港嗎?還有別的什麼好事美事,能夠吸引人來港嗎?這些聞風而至的遊客,對促進香港經濟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目前香港需要提振信心的,不單止是人氣旺的熱鬧氣氛,而是對長遠經濟有利但又能夠在短期內立竿見影起作用。或許,這是一句「假大空」,唯可以肯定的是,「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對當前需要的提振信心作用不大。

今年的國慶煙花,看過的人都讚不絕口;但不少專程從廣東鄰近城市慕名而來的遊客當中,美言一番之後,趕忙夤夜兼程返回內地。(Shutterstock)
今年的國慶煙花,看過的人都讚不絕口;但不少專程從廣東鄰近城市慕名而來的遊客當中,美言一番之後,趕忙夤夜兼程返回內地。(Shutterstock)

「夜繽紛」與嘉年華對經濟有多大貢獻?

今年的國慶煙花,看過的人都讚不絕口;但不少專程從廣東鄰近城市慕名而來的遊客當中,美言一番之後,趕忙夤夜兼程返回內地。即使香港組織更多的「夜繽紛」節目,再加上美酒美食嘉年華,把旅客來港數字催谷到疫情前的水平,這對香港經濟有多大的貢獻呢?

根據政府公布的數據,2019年旅遊業對GDP(本地生產總值)貢獻率3.6%,僱用員工23.27萬人,佔勞動力市場的6%。况且,疫情改變了所有人的旅遊模式,很多來港的內地年輕人,不再為買名牌商品而來,而是匆匆前來拍一輯照片視頻,趕忙離開。

「留港住港」的客人也有,香港的美酒佳餚亦有吸引力,但很多酒樓因為勞工短缺要在晚上9時打烊,晚市不能「翻枱」的經營模式不容易賺錢,久而久之,必然會趕客。搞美食節擺攤位叫賣,能吸引慣於在電子商務平台網購的內地客嗎?即使加上現場氣氛的襯托,也能吸引遊客,但20元一串魚蛋,能夠振興經濟嗎?能夠推高旅遊業或者私人消費對GDP的貢獻率嗎?2021年住宿與餐飲消費佔GDP只有1.7%而已。

香港經歷過的信心危機

香港曾經出現過多次信心危機——中英談判,不知道是誰帶頭「走資」,港元狂瀉,港英政府一招聯繫匯率,的確「止咳」;《中英聯合聲明》達成協議,雖然十分「遷就」香港,唯止不住移民潮,「走資」後走人。中央要苦口婆心說好說歹讓人提振信心,各種承諾包括《基本法》的不少章節,是專門逐一為原居民、公務員、醫生律師而設,的確起到了回復信心的作用,樓價逐步上升,令遠走他鄉的港人回流。

1989年的北京風波,又是對港人信心的重挫。港英政府眼看還有8年下台,不能貿然「棄守」,趕忙推出「玫瑰園計劃」,修橋築路建新機場,不但為眼前的經濟提供就業崗位,關鍵是能夠讓人覺得,香港還有長遠發展計劃,有看得見摸得着的實物,「明天會更好」並非只是用歌詞「唱好」香港未來。

2003年遭遇SARS和數十萬人遊行示威雙重夾擊,信心危機重現。特區政府提出建科技港、教育港、紅酒港、中藥港等等。雖然事後驗證,幾乎一個也做不成,但起碼當時提出了一些出路的可能。真正提振信心的是中央給予的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其時中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際公私經濟機構都預言中國經濟起飛。港人和國際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實際上是對中國大陸經濟高速發展的信心,的確也起到了提振的作用。

香港經歷黑暴與新冠疫情,必然也會出現信心危機。移民潮再現,特區政府也並非「無動於中」,提出了「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計劃,本來有長遠計劃的含義,因為土地供應提高了,香港發展空間也就有了底氣。唯畢竟是長遠,而且是「得個講字」,沒有實際的路線圖與時間表,對提振信心的作用不大。中央給香港指條明路,發展創新科技,口惠實至兼顧,河套科技園的深圳一方有實際投資,有產學研機制配套。香港只要「扯衫尾」也有實惠,長遠必然能夠闖出一條血路,但能做高科技有幾人?金融業才是對香港GDP貢獻率最高的產業。

2021年數據顯示,金融與保險業佔GDP的21.3%。中央對此也有實招,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增大人民幣清算額、「北水南下」加人民幣買賣股票等等,令香港成為離岸人民幣最大市場和資金池。內地客買香港保險產品,現在也有放寬。然而,香港證券交易監管機制未能發揮最大效益,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房地產商無止境擴張而沒有提出預警,利用虛擬貨幣交易詐騙無日無之而沒有及時制止,對於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信心,有多大影響,值得關注。

提振信心 需有計劃

香港搶人才真的成功也需要假以時日方能奏效;唯再成功也是搶內地人才,有「塘水滾塘魚」之嫌。一個F1國際賽車賽事被新加坡搶走,搶走的是酒店總統套房級遊客、是萬元入場券的消費客。香港搶不到這個,令人對20元一串魚蛋的振興經濟招數更加失去信心。

目前需要提振信心,已經刻不容緩。至於是重提「十大建設」,還是北部都會區加快加碼,這是特區政府如何激勵經濟專家動腦筋和提出詳細計劃的問題,關鍵是要有計劃,能夠讓港人和國際投資者振奮人心的計劃,令人聞風而至,加大對香港的未來投入有形與無形的投資。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阮紀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