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建議5招13式 推動新田科技城香港經濟起航

港府作為新田科技城的開發主體,團結香港基金建議可以引入多種私人參與形式,例如將原址換地的適用範圍延伸至創科用途,並提供補地價優惠;而收地補償方面,土地業權人可選擇接受現金及「發展債券」組成的混合補償。

2023年《財政預算案》中提到「南金融,北創科」政策綱領,其中,新田科技城成為「北創科」的地標項目。然而,項目土地的業權分散,部分涉及鄉村祖堂地,收地過程較為複雜。團結香港基金發表倡議報告(下稱報告),針對開發主體、招商引資、批地發展三大範疇,提出5招13式的政策建議,冀望該項目能成為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根據新田科技城規劃,回收的創科用地計劃於明年中開始平整工程,料2026年完成首批用地,而2031年將迎來首批居民遷入。

倡發債讓業權人成為共同投資方

報告提出,新田科技城首階段發展內超過一半土地由私人持有,如能適度引入私人參與,可提升整體開發效率,建議將原址換地的適用範圍延伸至創科用途,亦可發行「新田科技城發展債券」給業權人選擇,讓他們成為共同投資人。另外,考慮到發展初期有迫切需要引進目標龍頭企業,建議當局採用直接批地方式,以方便與企業談判和制訂條款。

外界估計,撇除項目土地平整和開發成本外,港府斥資可達420億元,用於回收新田科技城的土地。為減輕項目對香港的財政負擔,港府曾擬定公私營研發經費的比例為6比4,然而,新田科技城的土地業權分散,收地成本不菲,因此團結香港基金建議在原有《土地收回條例》機制下,向相關持份者增加其他收地方式的選項。

團結香港基金在這份報告中,針對開發主體、招商引資、批地發展三大範疇,提出13項政策建議,希望令新田科技城規劃順利起動,成為香港社會經濟發展新引擎。

新田科技城總發展面積超過600公頃,其中一半指定為科創用地,總樓面面積達到700萬平方米,相當於17個香港科學園。(規劃圖節錄自團結香港基金報告)
新田科技城總發展面積超過600公頃,其中一半指定為科創用地,總樓面面積達到700萬平方米,相當於17個香港科學園。(規劃圖節錄自團結香港基金報告)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研究部聯席主管葉文祺表示,港府作為新田科技城的開發主體,可以引入多種私人參與形式,例如將原址換地的適用範圍延伸至創科用途,並提供補地價優惠,但需先鎖定有意進駐的企業;至於收地補償方面,若土地業權人覺得一次過收取補償並不劃算,希望分享項目未來的增值潛力,可選擇接受現金及「發展債券」組成的混合補償。

報告建議,政府在「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下增設「新田科技城工作小組」,由財政司司長或副司長領導,協調政府相關部門如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發展局、房屋局、運輸及物流局等,確保在招商引資時能迅速回應及作協調,同時為小組設績效指標,但主要作為政府溝通平台。而在招商方面,當局要按照產業和企業的需求提供針對性的措施,同時推銷大灣區所帶來的市場便利和龐大商機。

葉稱,香港已有數碼港及科學園等科創基建,兩者都放重於初創企業的培育,基金覺得沒必要在新田科技城重複這個模式,可以集中資源於內地大灣區及海外的科技企業龍頭。被問及香港土地成本不菲,如何吸引外國或內地科企落戶香港,他說香港最重要的是搞清楚香港在產業鏈哪部分是強項或具有潛力,例如香港數據較內地流通,能夠分享海外實時數據的優勢,了解海外市場變化,這些都是可吸引內地科企落戶香港的因素。

政府應超前部署新田科技城的交通網絡,包括興建鐵路等。報告建議當局引入政府科研和學術研究機構率先入駐園區,起帶頭作用。

料未來續簡化深港來往手續

團結香港基金又認為,實施「縱橫向」 設計概念,建立全天候達到職住平衡的社區。什麼是縱橫向設計呢?縱向設計指的是,單棟建築內可一站式的提供住宅、辦公室、以及娛樂和零售等不同用途的空間,打造更加便捷舒適的居住環境。在橫向規劃上,新田科技城的規劃設計應納入「工作、生活、玩樂和學習」的理念,同時營造「15分鐘生活圈」,滿足外來創科人才的工作和生活需求。

關於未來新田科技城的人員流動問題,葉表示,未來會計劃繼續簡化深圳─香港來往的手續,加快人員流動的速度。目前同屬北部都會、毗連新田科技城的河套工業區科研人員將實施免檢查過關,葉認為同樣安排也可以考慮引入新田科技城,從而使人員流動更加便捷。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