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書展話一二

書展斯文有禮又浩浩蕩蕩的景況,不僅讓書本有了溫度,也讓來自台灣大學前校長管中閔看到了香港人愛書,喜歡買書看書,這一點讓他驚艷不已。

每年一度的香港書展是香港多元文化之一的盛宴,即使在新冠疫情3年中,只停辦了一年,兩年在網上和實體交互舉行;自今年3月政府宣布社會全面開放後,盛暑7月的書展也適時的大張旗鼓,湧入了四面八方大批愛書的人群;就像疫情以前一樣,出了港鐵灣仔站的閘口,就看到打蛇餅似的一行一行人潮,順着井然有序的隊伍,走上行人天橋,只見兩條長長不見頭,不見尾的人龍。

港人熱愛書展 顛覆外人印象

年齡層的跨越度很廣,有中學生結伴排隊參加書展的,有父母攜兒帶女排隊等入場的,也有長者排隊打算逛逛的,在酷熱天氣下,人人依序緩緩前進,無人插隊,不見有人吵架;這種斯文有禮又浩浩蕩蕩的景況,不僅讓書本有了溫度,也讓來自台灣大學前校長管中閔看到了香港人愛書,喜歡買書看書,這一點讓他驚艷不已;這不是管中閔的預期,他說,「都說香港人比較功利,不注重文化;但是一個書展,完全顛覆了我對香港舊有的印象」。

管校長說,第一次來香港書展,特別是以作者的身分來演講(今年3月,管中閔與楊渡合寫了《大學的脊梁》一書)。他看到具有國際規模的會展中心,無論是書攤位的設計、人流的安排、各大中小的演講室,甚至還有可容納3000人的演講廳,會場布置複雜多樣,令他大開眼界,嘆為觀止。最令他驚訝的是,人潮洶湧澎湃,還有來自內地各地的讀者,有的拖着行李箱,主要是要扛書回去。

台灣大學前校長管中閔、管夫人與作者合影。
台灣大學前校長管中閔、管夫人與作者合影。

國際、全面、多樣

作家楊渡說,「來過幾次香港書展,一方面看到香港家庭重視教育,帶小孩來參觀書展,另一方面看到香港是重要的開放型城市的樞紐,是華人的最佳閱讀平台。」兩相比較下,台灣的書展只對內部,德國法蘭克福書展,注重版權、著作權,只有香港書展是面向國際全面性的多種多樣的。

來自台灣2000年後的當紅作家黃山料說,「香港和台灣很不一樣,香港有很多不同文化背景成長的人買書,而台灣僅是自己人買書,香港書展的作者與讀者有高品質的互動,所以香港是華文書的最大市場。」

書展期間有600多項的文化活動,包括名作家講座系列和文藝廊展覽等。邀請嘉賓有著名的作家余華、馬伯庸、管中閔、楊渡、黃山料、網紅羅振宇、溫拿樂隊、前單車代表隊成員黃金寶及黃翠如等。

在「年度主題作家」展區,展出阿濃、周蜜蜜、韋婭、孫慧玲、梁望峯、潘明珠、潘金英、君比、何紫的書目與藏品,還請阿濃、周蜜蜜等作家分享兒童文學的寫作心得。頗有繁花似錦,讓人目不暇給之感。

張隆溪教授說,經過幾年新冠疫情的隔離,今年可以自由活動,參加書展和各種講座的人都很多,使人感受到香港人對書籍和文化活動的濃厚興趣。希望今年的書展能成為一個前進的契機,無論在文化、金融、貿易和航運交通等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發揮。

作者主編《文學世界回眸》在商務印書館展售。
作者主編《文學世界回眸》在商務印書館展售。

原刊於《文匯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廖書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