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樂齡創科 優化長者生活

政府應該鼓勵本地科研機構和企業研發「樂齡科技」(Gerontechnology),並推動廣泛使用樂齡科技,以改善長者生活。

少子化、老齡化是不少成熟城市必經之路,香港亦無法倖免。2021年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香港65歲或以上長者人口超過145萬人,換句話說,每5人便有一位長者;到2036年之後,更增加為每3人就有一位長者。政府應該鼓勵本地科研機構和企業研發「樂齡科技」(Gerontechnology),並推動廣泛使用樂齡科技,以改善長者生活。

減輕照顧者負擔及壓力

香港以「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作為安老政策方針,善用樂齡科技,可以便利居家安老長者。例如利用健康監測、活動監測的系統,收集長者日常生活數據,以便照顧者和醫護人員跟進他們的健康情況;另外,配合家居配套自動化,可以大大減少長者發生意外的機會。政府可考慮開放個人申請「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資助有經濟困難的長者和殘疾人士租借科技產品,改善生活質素,同時減輕照顧者的負擔和壓力。

未能自我照顧的長者則不得不入住院舍,因此,院舍素質對於一眾使用者尤其重要。最近立法會通過了《2022年院舍法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優化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的人手比例、人均樓面面積等。不過,面對人手不足等實質限制,院舍唯有更廣泛使用創新科技,才能有效提升院友的生活品質。

《條例草案》建議提高最低人手的規定,到法例全面實施後,全港363所大小院舍,合共額外需要472名護理員。然而,本港護理人手本已緊絀,對於額外的需要,可能供不應求。在此情況下,院舍更應廣泛利用日新月異的樂齡及康復創科產品,支援院友護理、復康、生活等需要,例如利用「生命表徵持續監測系統」,可以實時監測院友的身體狀況,方便照顧者和醫護人員及時跟進。院舍規劃科技應用,節省的人力便可用來照顧更多院友。

另外,《條例草案》建議調高住客的最低人均樓面面積,亦有助樂齡科技的應用。政府的「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乃供院舍申請用以購置、租借和試用科技產品,可惜香港不少私營安老院舍空間狹小,沒有足夠空間容納較大型的樂齡科技設備。筆者希望在《條例草案》全面落實之後,更多院舍會有足夠的空間引入新科技。

宜設基金鼓勵本地研發

《條例草案》亦提到優化藥物管理的修訂,當局除了探討在大型安老院設立院舍藥房的可行性外,亦可考慮修訂《安老院舍藥物管理指南》,全面引入電子藥物管理系統,使用科技產品執行繁瑣的操作,減少人手的同時,降低派錯藥的風險,大大提升院舍的藥物管理水平。

院舍善用創新科技,既可改善院友的生活品質,還可紓緩人手荒,一舉兩得。為確保院舍員工正確使用新科技,政府必須提供適合的培訓課程。同時,政府應借助新科技,推動護理服務行業的轉型升級,改善業者待遇及工作環境,更新大眾對護理服務業的印象,吸引更多新人入行。

最後,政府可以考慮設立針對樂齡及康復創科的研究基金,鼓勵本地科研機構和企業開發更多樂齡及康復產品,避免市場依賴進口價格高昂的產品及技術;同時充分發揮大灣區的互補優勢,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香港設計、內地投產、價廉物美的樂齡及康復科技器材,提升院內外長者和有需要人士的生活質量。

政府的安老方針既然是「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應在居家和院舍這兩大範疇背後提供充分的支援,尤其是在加強推廣樂齡科技的使用方面,這樣才能全面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黃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