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

生命不能太擁擠。幸福,來自內心的寧靜。細心品味身邊的點點滴滴。
-->

《桐柏夜月》(選自New Century Workshop《天地和合》專輯)(洞簫:譚寶碩;笙:彭康泰)

入夏的夜晚,抬頭仰望深邃的夜空,晧月朗朗。
1000年前,蘇軾也是如此仰望着無垠的夜空。
那天晚上,蘇軾解衣欲睡,突然看到如銀的月色照進屋內。
蘇軾驟生雅興,欣然起行,出門賞月去。
遺憾沒有人同遊,想起有朋友張懷民寄住在承天寺,於是去承天寺找他。

恰好,張懷民亦未睡。
於是,兩人信步走出中庭。
月色下,地面一泓積水,空寂明亮。
周邊的竹柏影子投射在水面上,如同水中的藻荇交錯。
夜寂寥,人更靜,兩人沉浸在如畫的夜色之中。
蘇軾感嘆道:「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是啊,月亮每晚都有,景色到處都有。
眾生芸芸,就是少了如蘇軾兩人這份閒情逸致。
內心有何種情懷,人生便是何種狀態。
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無論艱難苦困,任何環境,總是能找到樂趣,總是能奮發向上。
人生最美的風景,是心靈的風景。

千萬年來,皎潔的明月一直都在。
曾經,這朗朗月色,引發無數古人的詩興,寫出無數感人的詩句。
而今,人類已飛到太空,登上月球的理想已經逐步實現。
可是,到底有多少人有閒情仰望夜空?
有多少人能對月吟誦優雅的詩句?
現代人建立了現代文明。
但是,有多少人有時間享受文明的喜悅?
現代人匆匆地上班,匆匆地下班,匆匆地飲食娛樂,匆匆地外出旅遊⋯⋯
紅塵滾滾,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生活少了留白的空間。
我們有物質的文明,卻欠缺心靈的文明。

生命不能太擁擠。
幸福,來自內心的寧靜。
細心品味身邊的點點滴滴:
幸福是仰望星際夜空⋯⋯
幸福是欣賞一抹霞光⋯⋯
幸福是品味一杯清茶⋯⋯
幸福是聆聽一首心曲⋯⋯
幸福是真情的朋友相聚⋯⋯
一點閒心、一份閒情都是心靈的悠然。
內心有情懷,心靈便有安放的空間。
讓喜悅長駐心中,以自己喜愛的方式過一生。

原刊於作者微信平台,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

譚寶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