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Jan 14 2025 22:28:4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推動河套區跨境要素流動 助力灣區高質量發展

河套區的創科合作對國家科技發展有重要戰略意義,但仍有不少問題亟待改善,才能令跨境創科合作事半功倍。要突破河套區創科跨境要素流動的問題,需要統一規劃河套兩側園區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是今年兩會的主旋律,當中創科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一環,而粵港澳大灣區推動創科發展、把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更是本屆特區政府的核心任務。中央高度重視、全力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協助匯聚人才和創科資源。隨着早前中國載人航天辦開放載荷專家予港人參與選拔,再加上兩地創科安排的簽署,相信未來國家會有更多項目開放予香港企業和人才參與,兩地創科合作將更形緊密。港深宜把河套區設定為先行先試區域,優化協作,突破障礙,更有力地推動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促進國家科研進一步發展。

兩會期間,國家主席習近平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他又指出,「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要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這也是對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指路引航、提出要求和期盼。

跨境創科合作 河套區可先行

為推動香港與內地創科合作、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行政長官李家超帶同一眾官員,在兩會後拜訪科技部。在李家超與科技部部長王志剛的見證下,香港特區政府與科技部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加快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安排》,包含六大合作重點:一、深化科研合作,提升香港創新科技能力;二、推動創新資源共享,深度融入國家創新網絡;三、助力科研成果轉化,培育壯大香港與內地高新科技企業;四、促進人員交流,開拓香港青年在創科領域的發展空間;五、發揮香港國際化優勢,加速構建香港成為國際科研之都;六、強化統籌協調,完善兩地合作保障機制。

落實安排六大重點有多個方向,包括政府、商界、學術和應用等。在一國兩制之下,因為制度、法規等差異,兩地在跨境創科合作上仍存在或多或少的障礙。不過,目前港深創科合作已有一定基礎,在港深河套區合作已積累經驗,優化河套區的兩地協作,可進一步推進跨境創科合作。

河套區又稱「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國家唯一一個跨境創科合作區,同時享有深圳乃至廣東省的創科優惠政策,又能借助香港國際自由港的優勢,有助於吸引優質國際科創要素,特別是吸引國際高端科研人才。

河套區的創科合作對國家科技發展有重要戰略意義,但仍有不少問題亟待改善,才能令跨境創科合作事半功倍。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有助於吸引優質國際科創要素,特別是吸引國際高端科研人才。(香港科學園Facebook圖片)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有助於吸引優質國際科創要素,特別是吸引國際高端科研人才。(香港科學園Facebook圖片)

大型基建設施 雙方園區可共享

河套創科合作的最大障礙是跨境要素流動問題。深方園區的稅收和要素跨境流動便利化等優惠政策仍未落地,部分政策沒有清晰的路徑。人才、資金、貨物、資訊等生產要素流動是區域合作發展的基礎,但港深在這方面至今仍未達至順暢高效。

港深在創科產業鏈互為補充,協作優勢明顯。然而,目前河套港深兩側各自管理,缺乏一體化規劃,導致未能善用「一區兩園」的資源,造成兩個園區的創科產業政策缺乏充分的整合和對接。

香港特區政府將87公頃的河套創科園交由香港科學園成立的全資子公司負責建設和營運。然而,按目前進度,到2024年只能落成3座建築樓宇,到2027年僅能落成8座。香港園區受限於土地規模和容積率,有限空間無法承載諸多大型的基礎設施配套,如人才公寓、污水處理廠等,行政審批時間長也是阻礙合作迅速推進的一大障礙。

要突破河套區創科跨境要素流動的問題,需要統一規劃河套兩側園區發展,建議由科技部、深圳市政府及香港特區政府三方聯合成立一家機構,作為管理河套區的共同開發主體,由三方統一共同規劃、建設、營運和管理,讓人才、企業和研發機構既可以享受中央及深圳政府的科研資助和優惠政策,善用深圳先進的科研產業基礎和製造能力、接近內地龐大市場等優勢,又能享受香港的低稅制、資金流動的便利、知識產權保障制度、其國際市場的網絡資源等。雙方園區亦可共享大型基建設施,降低園區的開發和營運成本。

提供快速簡便科技人才簽證

建設河套創科園區必須擁有完整的創科生態,大型科技企業能將大量的創科資源要素匯聚在園區內。建議將目前港方園區分期建設再招租的發展模式,改為土地按項目開放給企業自主開發的新模式,以直接撥地給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公司,指明用於建設其國際研發中心,開展應用型科研項目。大型創科企業的研發中心如落地園區,將可充分發揮其吸引國際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

港深兩地政府可以參考國際上針對科技人才推出特別人才簽證的做法,為落戶河套區的員工提供快速簡便的科技人才簽證,並合理設計生活配套,預留對接深圳生活圈的通道,為兩地青年和外來人才開拓新空間。

原刊於《文匯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黃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