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葦恩博士:高端分子磁力共振成像技術 協助腦部疾病預防及治療

香港城市大學預臨床生物醫學磁共振成像實驗室以磁力共振成像(MRI)作為基礎,研發出高端的分子成像方法,讓醫生更精準分析病人病況及偵測出潛在疾病。

新冠疫情席捲全球,致使人們比以往更關注健康。除了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外,還需定期體檢,儘早發現身體中潛在危險和疾病,防範於未然。而磁力共振便是醫院常見的掃描技術,主要針對阿茲海默症、柏金遜症、腦腫瘤、中風等腦部疾病進行研究與治療。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預臨床生物醫學磁共振成像實驗室以磁力共振成像(MRI)作為基礎,研發出高端的分子成像方法,讓醫生更精準分析病人病況及偵測出潛在疾病。城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陳葦恩博士表示,「磁力共振成像廣泛運用在醫學方面,可用於腦腫瘤、柏金遜症、中風等疾病的診斷。讓人們可及早接受治療,或儘早關注身體狀況,從而預防疾病。在此技術的協助下,更可發展改善疾病治療方法的研究。」

「醫院常規使用的磁力共振儀器具有分辨率高、非侵入性等優點,但靈敏度方面仍不足以做到各類疾病的早期偵測。」為了彌補不足,陳博士透露,「城大實驗室的分子成像技術的靈敏度和精準度,已做到分子相關的病變可視化,甚至可以在早期就診斷出阿茲海默症。」城大創新的預臨床研究為腫瘤診斷和腦部疾病治療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希望。

城大預臨床生物醫學磁共振成像實驗室亦擁有本港唯一一部新型磁鐵技術的3T 磁力共振小動物掃描儀,在磁力共振儀的輔助下,透過無線電波及電腦技術,只需短短幾分鐘便能在小動物無創傷、無痛楚的情況下,清楚透視小動物身體的內部組織,尤其是腦部,再從多角度拍攝小動物內部器官的組織和結構,形成影像,持續觀察小動物的身體變化。

臨床醫學方面,研究人員可利用這些高清立體影像,分析人體器官組織的微細結構及病變,進一步幫助更多病人得到精準及早期的診治。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