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良言:香港人的好日子已經不多了!
天下熙攘,皆為利往。人類社會鬧烘烘,無比複雜, 認真分析,不外乎貧困者追求富貴,富貴者追求享樂和刺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最近在一個文壇上,強調「人類的好日子已經不多了」!這確是一句警世良言,反觀今日的香港,能不深切反思?
香港從荒僻的漁港,蛻變為東方之珠。目睹勤儉刻苦、相濡以沫、守望相助的獅子山下精神,淪落為水火不容、紛爭不斷的「示威之城」,能不痛心?數千年的歷史告訴我們,政治是破壞人類文明與性命財產的最大殺手。物極必反,繁榮的背後,黑暗亦隨之而來。去年在灼見名家出版的《名家預測2015》中,我已預言未來香港溫水煮蛙的命運。首要是自私自利,罔顧港人幸福的大財團與既得利益者;其次就是思維紊亂的「食腦之士」,蠱惑人心,導致社會不靖。
對「正義」的追求
追求「正義」是人類崇高的良知意識。所謂政治,從實際的角度看,就是各自販賣「理想」,喚起人們的「正義感」,群相歸附,從而奪取更大的權力和影響力。當年米索尼尼,領導着三萬狂熱的群眾,衝入政府辦公廳,成功奪權,建立專制的政府。政治,從來都是一小撮人的玩意。那些對政治毫無警覺、沉默的大多數, 往往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讓義大利陷入了失敗的戰爭漩渦。一切政治運動,皆源於對現實的不滿,與對理想的追求。若果真如此粗疏,假如香港不是中國國土,也許去年「佔中」龐大的群眾運動,可能早已改變了香港的命運。
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社會,也沒有絕對的公義。人們的憤懣,皆源於周遭存著一些明顯可以糾正的不義,大家希望去消除它,卻難以如願。但人們即使有着高尚的情操,對於所謂不義的判斷和分析,仍需要清晰的說明與合理的深思,否則可能會流於一廂情願的衝動及不可想像的後果。
2003年美國及其軍事聯盟,對伊拉克開戰,就是一個最好的教訓。盟軍打着正義的旗號,造成不可彌補的惡行和不義。首先,盟軍採取軍事行動前,沒有達成一個全球性的共識(普世價值)。其次是情報要精確,不能只憑道聽途說,便誣衊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武器。第三,向民眾傳達的信息有受到扭曲的政治意義,包括虛構事實,誤導美國民眾,挑起戰端。第四,更關鍵的問題是:在軍事干預後,是否會給伊拉克、中東或全世界帶來和平與秩序、減少恐怖主義?最諷刺的,是闖下彌天大禍後,始作俑者逍遙法外,無須負責。如今,歐洲與敘利亞的難民潮,還不是美國的正義行動帶來的人類的災難?多少人無家可歸、流離失所、慘絕人寰?
論「反共」與「恐共」情意結
香港與中國,唇齒相依。近百年的動蕩、坎坷的國運,使當年不願意在新中國統治下生活的人,都跑到香港來,為的只是安居樂業、亂世偷生。隨著國內的起伏,香港人看在眼裏,痛在心裏,這是社會不安的根源之一。「泛民」憑藉「六四」崛起,加上歷年政府的施政與特首的不如理想等,皆成為民主鬥士的護身符與奮鬥的目標。
做中國人是很苦很難的,背負沉重的歷史包袱,許多事都不是我們樂意見到的。但歷史已成過去,難道我們不能向前看,而是永遠糾纏在痛苦中?假若沒有「文化大革命」、沒有「六四」、沒有「2003七一」、沒有「佔中」,我深信我們今天的中國和香港,會完全不一樣。這一切,我們都無法挽回。往者已矣,何必每年每天的,呼喚這些親痛仇快的怨恨?香港不少民主鬥士都是中國通,相信他們對國情應有一定的了解。中國是一個土廣民眾的大國,若全盤採用西方的民主制度,可以想像會變成怎樣?台灣就是最好的例子,香港也在步其後塵。經過多年的轉折,中國仍在摸索,所需要的,是一種適合國情的民主政治,重精神,不重形式,更不應是數字遊戲與扭曲的「秀」。
中國雖然仍沒有完善的民主制度,但每十年(兩個五年)一任的領導,代表一個管理層的變換,已經脫離了歷史皇朝的枷鎖。剛換上的新班子,且讓他們有機會好好地為國家、為中國人的福祉而努力,何必每天要想着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陰謀、腐敗與專制?「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可能他們還未完全做到,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最顯淺的治國之道,他們肯定會明白的。把中國共產黨推翻了,覆巢之下,豈有完卵?香港值得慶幸嗎?我只是作為一個中國人及香港人,試圖客觀而理性地,站在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的角度去洞察世情。
《薄伽梵歌》對「民主鬥士」們的啟示
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出征的戰士們,永遠覺得自己擁有正義!印度史詩《薄伽梵歌》(Bhagavadgita),描述了一場宗親之戰。它源於一方以騙術奪去另一方的國土,將他們放逐荒野,而另一方要重振國邦。他們的神(Krishna),到不義的一方請他們罷戰,勸喻以和平的方式解決。但對方的領袖「楠迪」卻堅決拒絕,大戰一觸即發。受辱一方的領袖「阿朱那」(Arjuna)不想打仗,因為他不忍目睹兄弟親朋相互殘殺。正猶疑中,神勸他出戰,因為他是一名刹帝利(戰士)。戰爭是他的責任 ,只有完成責任,才能有好的業報,擺脱輪迴之苦,得到解脫。大戰開始前,楠迪要求神站在他一方,而神要楠迪和阿朱那做出選擇:一大隊軍隊或是祂。終於,楠迪選擇了軍隊,而阿朱那則選擇了神。在大戰的前夕,阿朱那深深感到戰爭的可怕,表示極度懷疑和憂慮,究竟是否值得為正義而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正義重要?還是後果重要?為此而生靈塗炭,值得嗎?
結果,慘烈的戰事後,哀鴻遍野,滿目蒼夷,沒有勝利者。天堂上,戰爭中死去的雙方宗親兄弟再聚首一堂,獨缺「楠迪」和「迦那」(另一個為私怨而主戰的剎帝利)。回顧香港今天令人痛心的亂象,社會無情的撕裂。近日這場「港大風雲」中,誰是阿朱那?誰是楠迪?誰是神?誰是迦那?誰是宗親兄弟?大戰何時會來?為何而戰?結局如何?大戰過後,港大會變得怎樣?這一切,能不令人深思?甚至痛心疾首?
結語
自「佔中」以來,香港社會的撕裂已漸呈白熱化。人們的感性超越了理性,社會上充滿了義正辭嚴、甚至不惜一戰的民主鬥士,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站在正義的一邊,對方就是邪惡的化身。人們對「赤裸裸的不義行為」感到怒不可遏,無法繼續保持沉默,繼而揭竿而起,以行動,甚至不惜用武力,去表達自己的不滿,對社會的不義提出控訴!「反水客」、「鳩嗚團」、7.28港大學生衝入會議室、9.1港大畢業生議會的特別會員大會,皆印證了這些現象。
心中燃燒著憤懣,理智就成為敵人。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願天佑香港!
(封面圖片:亞新社)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