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多未有返內地,上周終於有機會先到珠海,再到深圳。在珠海坐計程車,要使用微信支付,筆者笨手笨腳,提筆容易,按鈕心神不定,患得患失,經過司機朋友輕省的指導,才完成交易。中午飯後結帳,亦要以手機電子支付,這回有前設經驗,容易多了。再來是入住酒店,由登記至住房燈制開關的每一環節,幾乎無一不是電子「智能」;到民間的文化機關參訪,各個項目追趕跑跳碰,都要跟上Al大潮的了。
世界的AI大潮逐浪,咱們國家一點都不含糊,以成績說話,不但入進步行列,甚至可入優等生的標準了。「智能」帶來的效率,不但反映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裏,尋常百家,民生百事,已是「智能」處處,方便快捷。同樣地,近年來中國的科學科技「智能」上的應用,亦反映在上天下地入海的各項成就裏。可以說,從促進經濟生產,提高工作效率,乃至對政府措施的有效開拓,「智能」都能起着有效的提振作用。
「智能完全不同於智慧,更與教育內在的深層價值,如善良、友愛、孝順、勤勞、憐憫、快樂、自律、自由、誠實,乃至重視生命等人文價值無關,甚至會是逆向乃至成為巨大的破壞力量。不擅於操作智能手機,不能成功搶購百物的,早已成為弱勢族群,仰人鼻息,小現象見大社會。」在內地任教的大學教授對筆者說。
「近日火熱的議題是討論ChatGPT,即考試神器,據新聞報道,清華大學考生用作神經生物學的考試,答中率高達75%。從教育內在的評價看,這些由『智能』而來的成績,不能轉化成學生的個人『智慧』,不會促進追尋實學的熱情,更不會提升人文精神。說實在,今天的美國與西歐,AI綜合力量仍然最強,但看他們如何利用『智能』,四處拉幫結派,耀武揚威,唯恐天下不亂!這並非有智慧價值的做法。說到底,教育是要培育人才,若然將人才的標準綁在『智能』的多寡之上,這是危險的。」我也向教授說點心聲。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