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交椅洲兩島變三島 鐵路連港島西與洪水橋 工程造價增至5800億

規劃多時的「明日大嶼」計劃,政府周二(12月20日)正式公布最新方案,交椅洲人工島由兩島變成三島設計,以「Y形」水道分隔各島。總工程造價預算增至5800億元。

規劃多時的「明日大嶼」計劃,政府周二(12月20日)正式公布最新方案,將於29日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上討論。交椅洲人工島由兩島變成三島設計,以「Y形」水道分隔各島,並提出興建全長約13公里的港島西至大嶼山東北連接路,以及港島西至洪水橋鐵路,以連接人工島。總工程造價預算則增至5800億元。

根據最新方案,三個人工島選址在較淺水的北、西、南面,設有100公頃核心商業區,並以「15分鐘生活圈概念」作賣點,預料整個計劃可提供19萬至21萬伙住宅單位當中住宅佔地250公頃,僅佔整個填海用地25%。不過,賣地收入估算則下調至7,500億元,當局預計2025年底開始填海,最早2033年讓首批居民入伙。

概括土地用途概念圖。
概括土地用途概念圖。

擬建鐵路 伸延至洪水橋

交通方面,當局擬建全長達30公里的鐵路,途經港島西、人工島、欣澳、屯門東,並伸延至北部都會區的洪水橋;並會增建全長13公里由港島西至大嶼山東北連接路,南段以海底隧道連接人工島和港島四號幹線,北段以高架橋或隧道由人工島通往大嶼山,整條路段將會是首條毋須經九龍來往香港島和新界西北的主要幹道。

當局計劃道路建造與填海工程同步進行,於2033年完成,鐵路則須遲幾年才落成。發展局發言人解釋,鐵路新落腳點洪水橋,位處新界西較中間位置,更便利屯門和元朗居民;又稱明年上半年將就屯門西發展和龍鼓灘填海啟動規劃及工程研究,屆時或探討需否增加交通接駁。

建議港島西至洪水橋鐵路走線。
建議港島西至洪水橋鐵路走線。

100公頃商業區 打造15分鐘生活圈

根據該份文件指,初步建議1,000公頃的交椅洲人工島將由三個島嶼組成,當中A、B兩島均約380公頃,而C島則約240公頃,「三島設計」的布局能避開交椅洲、小交椅洲、周公島及坪洲沿岸具生態價值的石珊瑚群落,而「Y 形」水道能保持鄰近水域的水流適度流動,故能應對填海對水質和生態的影響,亦能減低城市熱島效應。

至於填海地點,文件建議在較淺水的水域填海,故選定在北面、西面和南面水深平均約8米處填海,而較為深水的東面(水深約12至15米)處則避免填海。針對環境影響評估的初步研究,港府擬議填海工程在生態和漁業方面沒有不可克服的問題,並會考慮在島上加入離島文化旅遊元素,例如漁人碼頭,為本地漁業界提供升級轉型機會,政府亦會檢視向受本港水域海事工程影響的漁民發放特惠津貼的機制。

人工島規劃方面,核心商業區佔地共約100公頃,佔整體填海用地約一成,當中包括商業、住宅、文化康樂、休憩及與出行相關等不同用途,文件稱,位處A島東面,享有較近港島的地理優勢,將提供約400萬平方米的商業總樓面面積。

人工島標榜以「15分鐘生活圈概念」規劃7個宜居生活社區,將以環保集體運輸系統連接,並由藍綠走廊分隔,沿岸更設有綠化海濱長廊。每個社區會佔地約80至100公頃,並以環保集體運輸系統車站為中心。

未來第三個核心商業區模擬圖。
未來第三個核心商業區模擬圖。

新一代運輸交匯樞紐

文件提到人工島的發展參數,擬規劃作居住用途的土地僅佔約250公頃,即佔整體25%,而與道路、交通相關的用地佔的比重同樣為25%。當局初步建議在人工島上興建約19萬至21萬個住宅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為七比三,預料可容妥納50萬至55萬人口,並提供27萬個就業職位,當中20萬個就業職位位於核心商業區。

至於全長約30公里、途經港島西、人工島、欣澳、屯門東,並伸延至北部都會區的洪水橋的鐵路,將接駁至規劃中的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並在人工島A島和C島各設一個車站。

至於環保集體運輸系統,當局初步建議於人工島C島預留位置設置車廠,並於島上合適地點轉乘港島西至洪水橋鐵路。此外,人工島內各社區將設有新一代運輸交匯樞紐,並以此為中心,方便乘客轉乘各種模式的交通工具,以連接各社區,從而讓公共交通服務能有效地覆蓋交椅洲人工島的人口。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