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交通擠塞主因是私家車不斷增加

加汽車首次登記稅,或牌費提高駕車的固定成本,受影響最大的正是佔用道路繁忙時段最少的假日駕駛者。
有學者一次又一次強調香港愈來愈塞車的主因是私家車增長幅度驚人,所謂論據如下:「據《交通運輸資料月報──2015年5月》報告,私家車登記總數從2010年的449,400部,升至去年541,751部,即平均每年私家車增加數量是5.1%。同期非私家車增長數量僅13,120部,按年平均增長率為1.5%。將過往幾年車輛數量與市區繁忙時間行車速度比較,可見其關係顯然是『相反』,即是車輛數目愈多,行車速度愈慢,交通擠塞問題愈嚴重。」
 

堆砌數據沒有經濟內容

 
這樣的論據至少有兩個問題。小的一個是從統計角度看所謂的「車輛數量與市區繁忙時間的行車速度有相反關係」,其實是當車輛數量升超過60萬架後,車輛數量與行車速度的統計關係不再相反,即是車輛數目愈多,行車速度愈快!大的一個,是無論車輛數量與行車速度的統計關係如何,這樣的統計關係始終沒有經濟內容。基於沒有經濟內容的統計關係出謀獻策,講的蠢,聽的蠢上加蠢。
 
沒有經濟內容的統計關係可能比蠢人數目還要多。學者引用交諮會的《香港道路交通擠塞研究報告》,話2003至2013年間私家車數量大升40%。私家車數字大升於是塞車?報告原來亦話十年間電單車數量大升38%,點解冇人講香港塞車主因係電單車增長幅度驚人呢?其實同樣十年間,訪港旅客數字上升了不只幾成而係幾倍,旅行跟團搭旅遊巴自由行搭的士,十年間數量沒有增加嘅的士行車里數升幅,便一枝獨秀上升了四成,點解又冇人講香港塞車主因係遊客增長幅度驚人呢?
 

最受影響的是Holiday Drivers

 
有經濟內容的分析,要建立車輛數量與行車速度的因果關係,而當中關鍵在於駕駛者行為。要知道,駕駛者不是傻的,明知繁忙時間塞車,唔會無端端揸架車出去塞埋一份。根據交諮會報告,平日早上繁忙時間,一向最塞車的港島區十年間平均行車速度上落根本不大,至於交通較暢順的九龍及新界區,車速的確是慢了幾分鐘咁大把,但這幾分鐘主要是由2003至2010年間逐漸減慢的。在2010年後,私家車數量升得再快,塞車情況都沒有進一步惡化。
 
學者同交諮會從未分析過的,是邊際上新增的私家車究竟是專揀繁忙時間塞埋一份的居多,還是 holiday drivers 為主?我亦沒有數據分析邊際上駕駛者的行為,但經濟理論話我知,加汽車首次登記稅,或牌費提高駕車的固定成本,受影響最大的正是佔用道路繁忙時段最少的假日駕駛者。
 
(封面圖片:網上圖片)
 
原刊於《am730》,獲作者授權轉載。

徐家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