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環境,美化校園,這樣的工作,學校一直都是有做的,但要是同學也有份參與,會多好呢。
「賽馬會幸福校園實踐計劃:環境營造計劃」召集人張海活說:「若使用者一起構思他們生活的地方,同學會活得更開心、幸福。」
校園穿新衣
這個Well-being Programme是與學校一起想出來的。
「初步評估校園內,什麼空間值得進行環保營造,切合學校推行的身心靈健康計劃。」
「學校直接向馬會申請加入計劃,獲批有關款項後,同學可以與策劃人一起參加設計思維工作坊。」
同學的Feedback至為重要,那是他們生活、學習的地方。「每所學校的需要和身心靈計劃完全不同,要切合各自不同的需要,發展出完全不同的方案。」
計畫由2020年9月構思,至2022年11月工程完成,參與計劃的Project相繼完成。看看學校展示出來的成果,有貓舍、靜觀室、園圃、茶室、遊樂室,都是同學有分設計,也會是他們愛去的地方。
統籌團隊是來自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都是有正職的。他們又找來8位設計顧問,為學校提供支援、專業知識。
「重點在於大家一起去定義、一起去發掘讓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發展個人需求和期待。」張海活認為在環境營造中,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要親自定義和尋找幸福,成果也是由大家親自參與創造,那樣的幸福,才真正屬於你的。」
迦密愛禮信中學的「心之谷」是全校師生最喜歡的空間,校長說:「因為這個地方有一個Symbolic Meaning,他們有分參與其中。」
有機會的話,得去參觀「心之谷」。
自己的天地
「最開心的部分,是和同學一起討論如何管理空間中不同區域,例如某區域可看Netflix,想想都覺得很開心。」Hailey說。這位來自保良局馬錦明中學的同學,因為有分參與設計一個屬於同學自己的空間,覺得很有成就感。「這間房給了我一個獨特的回憶。」
負責老師呂朗言指出:「除了實體的東西,更重要的是Mindset(思維),讓同學和老師知道,其實他們在學校的計畫和建設上,都可以表達意見,而意見亦可能被接納。」
換言之,「心岸」活動,主動權在同學手裏。
另一所中學的同學與設計顧問設計名為「心臨」的貓舍。由同學輪流照顧貓貓,包括做「剷屎官」,照顧貓衞生。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負責照顧貓貓的同學,做人處事有了微妙的改變,「有位同學有情緒困擾,因為照顧貓貓,有了改變。」人也變得積極起來。「外國有不少類似的實踐,讓孩子照顧小動物,明白生命的意義。」這種學習經驗不用考試。「貓貓不會給你打分的。」校長如是說。
貓舍的設計,是經過大家一番討論的:「同學、老師一起構思,怎樣能令貓貓生活得更舒服。」大家投票,選出最佳方案。
原來喜歡與貓貓嬉戲的,還有老師呢。
保良局羅傑承(一九八三)中學校長羅穎忠對我說:「我們的Love and Hope Centre很受同學歡迎。室內的顏色(黃、橙)都是由同學投票選出來的。室內的設計也是集合了大家的想法。在裏面可以進行瑜伽、正向大使活動,而靜觀空間最受歡迎。」這是個「Me Time」的年代,大家都重視私人空間。
「學校最近推出早會3分鐘呼吸練習,效果好,反應佳。」
羅校長傳來「心法」:腳踏地,坐如山。體會呼吸節奏,保持覺察,活在當下。
有心者言
Well Being Programme幸福校園實踐計劃,在學校推行,得到同學的支持,反應熱烈,皆因同學對此有發言權。這計劃從構思至落實,學校每一分子皆可參與。這Ownership,不是由上而下,而是平衡發展。從校長、老師到學生,都是有分的。
保良局馬錦明中學校長夏文亮對我說:「這個計劃的名稱『心岸』,是一位中一同學構想出來的。」
無獨有偶,另一所中學的計劃,也是有個「心」,像「心之谷」,即使沒有「心」字,像Love and Hope Centre,主題講愛、講希望,都是要有心才可成事的。夏校長傳來孫嘉琪「心」的解說:「心,用心思考和用心感受。我們的思緒和感情十分豐富,就像廣闊無邊的海洋。但即使如海洋,也終究需要一個歸宿,那就是岸。偶爾我們的心會累,而心的歸宿就是『心岸』。」
這個解釋,豐富了「心岸」這兩個字的意思。
夏校長說校方一直以來,肯定正向教育:「2017年至2020年,我們建了一個健身室,是知道Physical Health的重要。我們也知道Mental Health同樣重要。身體健康,心靈也要健康。我們的一樓是Well Being Zone,希望到來讀書的同學身心健康。」
孫嘉琪同學談到「心岸」的功能:「當我們迷失時,只要及時回望,就能找到自己的海岸。這個『心靈海岸』就是一個可以讓我們沉思、抒發和傾訴的地方。」怪不得這個「心岸」室那麼受同學歡迎了。
每一所參與計劃的學校,都找到同學希望擁有的空間。在那裏,同學很有歸屬感。那是他們有份構想出來、建設出來的「樂園」。兩年、三年過去,計劃開花結果,成績受到肯定。但一切不是到此為止,不少學校會繼續與同學一起探討,下一個計劃,下一步該怎樣開始,該怎樣走。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綜合轉載,題為編輯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