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善廣澤蒼生──《田家炳先生的故事》

《田家炳先生的故事》於2021年出版,分為家風篇、處世篇、事業篇及善行篇,共收錄59則故事,內容情理兼備,既發人深省、亦溫馨感人。

生活在香港,誰沒聽過田家炳先生的名字?我早就從報刊上的報道,認識這位慈善家的點滴事跡。

2019年初,因緣際會,得田家炳基金會之邀,參與田家炳先生故事的編寫,讓大家緬懷他的嘉言懿行,傳承他勤奮儉樸、律己甚嚴、自強不息的精神。為此,我閱讀了田先生的自傳《我的幸福人生》(2014年)、《夕陽穿榭補花紅──溥施隆教的田家炳》(2012年)及《田氏族譜》(2015年),又參考了有關他的生平資料,如報刊專訪、數碼影片光碟、視頻……我將基金會交予我所有的資料,全看過不止一遍,對於田老的一生,比較深入了解,從他的身上,亦學會了好多。

積德不積財

田家炳先生在1919年11月20日,出生於廣東梅州大埔縣高陂鎮銀灘村,於2018年7月10日在香港不幸辭世。他在16歲時,因父親逝世,遂棄學從商,其後從事橡膠業。1958年移居香港,建立田氏基業,打開國際巿場,成為著名的「人造革大王」。

他是少數不為名利而賺錢的慈善實業家,終其一生,時刻關心國家社會的發展,捐辦公益事業,項目包括教育、醫療、衛生、交通、社會褔利等。他過着簡樸的生活,一生捐資無數,數十年來,致力於推動公益事業的發展。

1982年,田先生創立田家炳基金會,兩年後,65歲時,他從公司業務的前線退下來,然而卻退而不休,全力開展慈善公益事業,默默支持香港及內地的教育事業,以他命名的學校及大學建築物多不勝數,香港的大學和不少大專院校都有「田家炳樓」、「田家炳演講廳」等。

田先生只為自己留下少量養老金,把名下僅餘的約20億的資產交基金會,每年7000萬收益全用於支持教育。他雖家財萬貫,卻沒有留下巨額遺產給子女,讓他們打理家族經營的化工廠,自食其力,奉行「為子孫積德不積財」的原則。

別號「一塵老人」

他堅持極度簡樸的生活,注重個人的修身養德,透過具體的行動,將自己的人生信念實踐出來,贏得大眾敬重。

有關他的故事,大家都可能略知一二。例如:在香港外出,田先生多選搭地下鐵路;到內地公幹,他亦喜歡以火車代步;居於酒店,他必自備毛巾、肥皂;出席會議,他也會自攜水瓶⋯⋯物盡其用、惜物惜緣,是其處世做人的原則。

他深信,教育才是提高人民素質的根本方法,為了資助更多大學和中學的項目,也為了捐款的承諾,不惜將住了37年的房子賣掉,將所得的款項5600萬元悉數捐出,以造福莘莘學子,成為城中佳話。

在行善方面,他提出「三到」,不單只要「錢到」,還要「人到」、「心到」,絕非捐了錢便完事,這也是基金會行事的守則。

田先生別號「一塵老人」,「一塵」原出自客家俚語,意謂一無是處,他自謙庸碌無能,此名號卻取得巧妙,其為人謙沖自牧、虛懷若谷,澹泊自甘、恬淡寡慾……正是「一塵」不染。

讀此書想其為人

田先生走過精采的一生,他生命中的重大抉擇,以至生活中的細節,全是編寫故事的上佳材料。我從浩瀚的資料中,整理爬梳,分門別類,從田先生的生平中,挑選出動人的事蹟,從4個範疇切入,編寫成小故事,並為每則故事配上田老的箴言話語。其後,田先生的家人亦再加以補充、豐富故事的內容。

《田家炳先生的故事》於2021年出版,分為家風篇、處世篇、事業篇及善行篇,共收錄59則故事,內容情理兼備,既發人深省、亦溫馨感人。此外,附錄部分的〈田家炳先生生平紀要〉、〈田家炳基金會簡介〉,以及明朱柏廬《治家格言》,也具參考價值。

讀此書,想見其為人。「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信焉!

書本簡介

書名:《田家炳先生的故事》
出版:田家炳基金會
出版日期:2021年

馮珍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