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然:後疫情時代香港新機遇──以大灣區視角說起

作者從粵港澳大灣區的視角分析香港的新機遇,指出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和東京灣區都有自己獨步全球的戰略性行業作為支柱行業,香港也需要思考如何打造具備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性行業。

一、要在大灣區背景下考慮後疫情時代香港發展的新機遇

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在最新的施政報告中,香港特區政府政府將成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加強與內地機構溝通。充分投入國家發展大局,利用好大灣區乃至整個國家的條件和資源,妥善解決香港深層次的社會問題,培育新的經濟動能,建設更加完備的社會治理體系,才能夠贏得更好的發展機遇,因此後疫情時代香港發展新機遇必須要在大灣區的視角下開展。

二、香港新機遇要着眼於打造具備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性行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如果對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和東京灣區進行一些研究,就可以發現,這三大灣區都有自己獨步全球的戰略性行業作為支柱行業,才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前景。比如紐約灣區的金融及教育行業是世界龍頭;三藩市灣區憑藉矽谷的高新科技產業領先全球;東京灣區亦曾在半導體、汽車、精密製造等製造業成為世界龍頭。

在這個概念中,我要強調兩個重要概念。首先產業本身必須是戰略性產業。如紐約的金融、三藩市的資訊技術、東京灣區的汽車和先進製造等,這些都是全球發展的重要支柱性行業。其次在產業地位上,一定要具備全球影響力並且居於領導地位。譬如紐約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中樞價值,不僅體現在其彙聚金融機構的能力,更體現於其在全球金融資源的配置能力上,特別是紐約對於股票、債券等國際大宗資產配置的定價權;三藩市灣區的英特爾(Intel)、AMD、甲骨文、Facebook等公司,在全球資訊行業中也是居於支配者的地位,全球資訊技術不可能脫離上述這些企業的技術而存在。

反觀香港,我們引以為傲的金融行業,且不論金融機構數量和資金體量,我們要思考香港在全球金融體系中掌握話語權麼?我們有對大宗商品、股票、債券的定價權或者規則制定權麼?如果香港的金融是在既定的金融體系下,別人定好價格、定好規範,我們只須做好執行和服務,那麼這個全球金融中心的成色,就肯定不滿足上述說的具備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性行業的定義,我想這一點是我們需要有所警醒並且更加深入思考的。

關於具備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性行業的初步思考

總結而言,發展戰略性行業並且營造全球影響力是香港探索未來發展道路上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而關於戰略性行業的選擇和戰略路徑,我們初步的思考主要有:

聚焦未來發展趨勢,提升香港傳統優勢行業競爭力

上面已經提過,比如金融業作為香港傳統優勢行業,可以圍繞中國高技術產業來港上市,跟國際市場接軌開展更多工作,從而獲取全球金融市場的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我很欣喜看到,政府在18A條款的基礎上,將無盈利的企業上市從生物醫藥領域拓展到整個高科技行業,這樣極大程度奠定香港在全球高技術公司上市目的地的地位。同時特區政府也在《施政報告》中針對人民幣離岸中心,大力發展金融基礎設施,在這方面,我更進一步認為應當面向人民幣結算的大宗商品建設交易所和交易規則,針對一帶一路政策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探索創新金融規則和體系等重點開展相關工作。也就是,要積極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提升香港金融行業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而不僅僅是既定的金融規則之下的服務者。

李浩然表示,須積極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提升香港金融行業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
李浩然表示,須積極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提升香港金融行業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

嘗試將新能源行業打造成為龍頭支柱產業

能源行業是人類永遠的支柱產業,目前中國在新能源領域擁有非常良好的發展態勢,我們也看到在政府的《施政報告》中,也多次提到了新能源發展的相關規劃。我認為,香港一方面是積極調整能源結構,有條不紊地達成碳中和、碳達峰的目標,多用可再生能源。另外就是積極擁抱新技術,大力推進香港電網智慧化建設,建設全球的智慧能源網路標桿城市。再有就是積極推動電動汽車在香港的普及和落地,讓香港成為未來全球電動汽車百家薈萃之地。在能源行業這一人類命脈行業當中,奠定香港的競爭優勢,將會更進一步增強香港的經濟活力。

發揮好香港體制優勢,做好先行先試

我認為,未來香港產業升級和發展當中可能會面臨兩個重要的難點。一個是創科行業本身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的特性。再有就是不確定的國際局勢。在這樣兩個難點之下,針對一些風險較高、同時也受到國際局勢影響大的行業,如生物醫藥產業和區塊鏈行業等,可以在香港進行小範圍的先行先試。一來充分啟動香港市場的活力,充分探索技術和行業的發展可能性,確保不錯過任何一個具備戰略意義的行業;同時也能夠妥善控制風險。

對於生物醫藥行業,內地監管政策較為嚴格,海外技術和產品引入條例不完善。而香港有著成熟的政策及監管體系,可以嘗試在香港建立新藥「先行先試」的試驗田,在取得階段性進展後再逐步擴展至其他符合要求的內地醫療機構。其實,目前大灣區內已有類似的引進政策,將港澳成熟的新藥引入內地。

2020年11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藥品監管局等八部委聯合發布《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創新發展工作方案》,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開業的指定醫療機構使用臨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藥品,以及使用臨床急需、港澳公立醫院已採購使用、具有臨床應用先進性的醫療器械,由廣東省實施審批。《方案》同時明確「港澳藥械通」政策,堅持「分步實施,試點先行」的原則,先期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為試點,在取得階段性進展後再逐步擴展至其他符合要求的醫療機構。建議可以在前期器械的基礎上,圍繞創新藥研發、生物藥和基礎生物科學研究等方面,都可以探索在口岸經濟帶設立先行先試的機制。

此外,內地對於加密資產行業監管態度較為審慎。在這一背景下,香港憑藉一國兩制的優勢,以及成熟資本市場的穩健防火牆特徵,可以先行先試,為國家加密資產和區塊鏈產業發展政策和方向探索道路和有益經驗。研究新加坡的經驗,我認為新加坡在發展區塊鏈行業當中最重要的經驗就是積極回應市場和技術發展趨勢,明確給出發展指引和監管準則,促進行業積極健康發展。最近,我們看到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明確提出已經在籌備加密資產的規管條例,並且表態香港要積極建設全球加密貨幣中心,在這方面保持探索也是我們高度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