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國家瑰寶 故宮文化望神州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實為本地公眾就自身文化追本溯源的橋樑。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於本年7月3日正式對外開放,展示900多件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當中不少都是首次於香港公開展出,部分藏品更是從未對外公開展示。博物館亦定期舉辦有關中國文化藝術的特別展覽,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珍品。由於館藏珍貴,同時受疫情影響,許多人短期內或未能到訪北京故宮,有關展覽亦正好免卻舟車勞頓,讓香港人能近在咫尺飽覽珍品。

擔當推廣文化角色

現時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舉行2個特別展覽和7個專題展覽,涵蓋書畫、馬文化、建築、宮廷生活、陶瓷、古代工藝等,與北京故宮相比,規模上是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珍品琳琅滿目。因此自開館以來,許多人也一票難求,也有不少學校安排學生進場參觀。只見每天開館其門如市,訪客絡繹不絕。

為什麼香港需要故宮文化博物館?博物館除了有文娛功能,還擔當着對外交流、推廣文化、教育公眾的角色。香港作為一座中西文化薈萃的城市,恰好可發揮對外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將中華文明的優秀美麗向外推廣,同時,通過與各方交流,使中華文明變得更為耀眼。不過,就本地公眾而言,更為重要的是藉以增加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識,醒覺自身與中華文明的連繫,產生教化作用,而學校安排學生進場參觀,就更進一步說明這種作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實為本地公眾就自身文化追本溯源的橋樑。

展覽別出心裁

有關展覽可謂別出心裁,除了珍品展示,公眾更可透過不同的多媒體設備,感受古代的歷史文化氣息。例如展廳四「龍顏鳳姿──清代帝后肖像」的展覽設有合成照片製作的區域,讓公眾通過數碼科技換裝成為古代宮廷人物,不少參觀人士對此極具興趣,搖身一變,成為皇室贵胄。這些設置不單為展覽生色不少,更可讓不同類型的參觀人士投入展覽,以適合自己的方式認識有關文化內容,只見不少年輕人和學生在那裏玩得不亦樂乎,樂而忘返。

有關展覽可謂別出心裁,除了珍品展示,公眾更可透過不同的多媒體設備,感受古代的歷史文化氣息。(灼見名家圖片)
有關展覽可謂別出心裁,除了珍品展示,公眾更可透過不同的多媒體設備,感受古代的歷史文化氣息。(灼見名家圖片)

此外,博物館的地下低層還有一個名為「故宮學堂」的演講廳,不時會舉辦不同類型的文化講座或工作坊,是香港眾多博物館之中最大的學習空間,向公眾提供各類教育活動,包括電影放映、講座系列、表演藝術活動、學生作品展、親子工作坊、教師培訓、以及有關中國藝術、歷史和文化的課程,通過有關教育、交流和啟迪,加深公眾對文物和不同藝術文化的認知,日後參觀時自會更能深入看到各樣文物、文化展覽的底蘊。學校老師要是計劃帶同學生到博物館參觀,不妨留意學堂的活動,令參觀過程更富意義。

參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另一個有趣景象,就是會不時遇一些身穿漢服的年輕人穿梭人群,儼然是穿越到現代的古人,他們站在文物旁邊更是相映成趣,令展覽場面生色不少。可見,別以為到訪博物館的都是長者前輩,也有不少年青人有備而來,對每件文物認真細看。此外,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建築可說也是一件展品,成為西九文化區的獨特地標,而館內設有兩個觀景台,飽覽維港美景,隔着落地玻璃窗,簡直就是一幀美麗的圖畫,也算是館藏之一,吸引不少人在美景當前留下倩影。整個博物館的裏裏外外,無一不是可供人觀賞的,保證到訪人士目不暇給。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9個展覽內容豐富,不是一天就能看盡的。學校如若安排學生於有限時間進場參觀,略嫌會有走馬看花的情況。當然,展覽如此精彩,定會吸引公眾一看再看,但必須眼明手快,努力在網上搶購門票了。目前,博物館的展品只是北京故宮的九牛一毛,足見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底蘊,而包羅萬有的珍藏更反映所容納的多元文化。期望日後有更多不同類型的珍品來港展出,讓在疫情之中無法穿梭神州大地的人,即便不出門仍可知天下事。

林泳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