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創科三頭馬車──香港科技園、數碼港、生產力促進局,這些直接和香港創科相關的平台,目前仍然停留於90年代的模式。什麼是90年代的模式?就是把空間租出去,舉辦一些大型活動,沒有什麼具體的目標,只有很多國際通行的口號,其運作就像一個政府經營地產項目一樣。
香港科技園、數碼港都是以3年短期合約租出地方為主,背後好像有一些主題,但沒有引伸什麼結果。例如數碼港說他們在做數碼娛樂,有什麼和數碼娛樂相關的公司真正發展了出來?電影《明日戰記》的後期製作公司是在數碼港嗎?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電影後期製作公司作為香港的產業重點,其基地不是在數碼港,而是集中在觀塘?走進數碼港會有什麼感覺呢?
踢走回收工廠 揭穿真正面目
至於香港科技園在滿約後,把一家需要長期支持的回收工廠踢走,更是離奇過離奇,揭穿香港科技園的真正面目,其實也只是一個政府經營的地產項目,政府透過一個地產項目賺錢去補貼另一個地產項目。所有在園區裏面的公司都要3年檢討一次。不像電影《無間道》一樣,「3年又3年」,而是3年之後就踢走你。
一個正常的科技園區須有規劃和藍圖,那麼科技園有否告訴大家其主要定位是什麼嗎?事實上,「垃圾回收」已是和環保、持續發展相關的一個主題項目,以科技解決由廚餘、塑膠到紙張各式各樣的廢物,若做得好便能產生過百億的經濟產能,也能改善市民的生活,科技園才有價值。
發展創科只是假大空,說一些空話,拿政府很多錢去興建一些建築物,項目經常換來換去,只是以量為本。最近聽說他們要把目前1000間創投公司變成6000間,那麼這6000間公司是什麼呢?他們的素質、定位是什麼呢?科技園有清楚解釋和介紹嗎?
行政人員主導 指標流於文字
科技園的運作似乎就是物業管理部門獨大,他們根據政務官定下來的招標模式進行招標,既公平又要透明度,到頭來就是對那些真正投入精力和金錢的公司和投資者最不公平。科技園一定不是科技人才主導,而是行政人員主導,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因為一個由專業人才主導的科技園,必然能做出一些成績出來,政府似乎只是不斷用錢養大3個平台,但是這3個平台有什麼作用?特首李家超說的KPI(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只流於文件上,實際上卻看不見什麼指標。
真正的科技在深圳,很多成功的創科公司都在那裏而不是香港。若科技園成功,很多科技公司早已駐紮在香港了。為什麼小米不在香港設立研究部門呢?因為香港只有錢,沒有人才、沒有政策配套。所以孫東教授若要推動香港創科,這三頭馬車不改革,便很難成功。但是要進行改革也十分困難,因為它已經變成一個非常利益固化的基地。
生產力促進局為70年代工業模式出現而設的體制。目前它的存在價值是什麼呢?它的總部設在又一村,為什麼不跟城市大學合併,成為大學一部分呢?香港大學要另花一筆錢興建一大批科辦公大樓等硬件,數碼港的硬件和港大要求的如此接近,為什麼兩者不能合併呢?況且,數碼港興建得像一座商場,毫無科技感可言,而且接近一個無人地帶。那怎樣活化?有什麼想法?怎麼可以集思廣益做好它呢?
香港科技園是在3個平台裏面規模最大、面積最廣,所以它是最重要的。首要任務必須檢討科技園將來的發展模式,目前這種地產主導的模式並不合適。舉例,科技園附近都是豪宅,如何能夠聘請足夠的員工呢?整個科技園若要好好發展,必須調整鄰近整片土地的規劃策略。再者,租約期只有3年是不合理的,尤其是創科企業或者需要10年以上才能發展成熟。
另外,將軍澳創新園目前正推動大數據和數碼娛樂,裏面有什麼公司?有什麼亮點?是不是《明日戰記》的後期製作公司已獲邀設立工作室?這些問題涉及具體的規劃,若用外行領導內行的模式規劃,根本不能夠規劃出什麼來。過去30年香港做不出科技,原因不是沒有人才,而是沒有對的政策,沒有對的領導。香港目前創科落後,投資模式也十分落後,香港投資者只喜歡投資在已經成功或外來的公司。能夠成為伯樂,投資香港公司而令其壯大者,例子幾乎是沒有。
香港的創科強項是什麼?
那麼,香港的創科強項是什麼?一是醫療、中成藥食品,包括元朗、大埔工業區裏面一些傳統中藥廠。另一是食品相關行業,香港有能力也應該集中在這一方面做好、做大。要令李錦記、維他奶等國際級飲食機構在香港投資創科,將創科和他們的產品掛鈎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總括而言,做創科要用心、用力去做。用力指有能力去做,並不是辦更多研討會。
將軍澳創新園的定位是數據中心,但是數據中心和政府的大數據政策有什麼關係?香港目前的創科政策不單只亂,根本上就像一匹脫韁野馬,毫無邏輯,總之就是辦更多活動。今年習主席來港參觀科技園,其實是非常尷尬,因為香港基本上在創科上沒有亮點,到西九文化區看粵劇表演,也是沒有什麼亮點。但是香港沒有亮點,還是香港政府不知道亮點是什麼呢?這個才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這次把回收廠踢走的事件,完全暴露了香港科技園的核心問題,就是沒有重心,他們只舉辦大型活動,根本沒有去發展。要做好有幾個方案︰立法會必須監督,要求科技園交代,包括具體交代每一個科技園旗下的產業、租務部由什麼人管理?是否真正懂得科技的人管理?還是又被利益固化的人士管理?
利益固化 蔓延香港多處
利益固化問題在香港已經蔓延到很多地方。由創科界開始須做一些調整,不是開個記者招待會解釋一下便可以了。科技園毫無理據地把一家已經投資千萬的公司踢走,也沒有任何策略推動香港環境保護、回收垃圾產業的發展,科技園必須負上最大的實體責任,因為那是進行綠色科技創新的最大空間。若成功的話,更可以走進大灣區,在中國國策下做出一個成績。
「垃圾變成寶」本是香港人的精神,但是科技園忘記了,所以必須好好反省,立法會議員也必須好好監管,孫東教授和香港特區政府必須重新檢視科技園的角色和功能,進行實質、有系統的改革和創新。
原刊於香港01,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