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至罕版本

馬來西亞朋友最近在大馬替我覓得一套最舊版本的金庸武俠小說,那就是《神鵰俠侶》普及本,全書111冊,除了有幾冊的封面比較殘舊之外,其餘百多冊的品相接近完美。

金庸小說版本專家鄺啟東看過我手上這套《神鵰俠侶》之後,給予90分的評分。他說這套小說已有60多年歷史,當年每星期出版一冊,要儲齊111冊,中間沒有脫期,實屬難得。普及本是金庸武俠小說最舊(不計在報紙上連載的報紙版)、最薄的版本,當年一冊零售3角(3毫子),薄薄的只有20多頁,攜帶方便,書迷一般會把它插在褲後袋,隨時拿出來看。

看完即棄  普及本難尋

當年這些消閒書很多時都是看完即棄,老人家有時會拿它來墊枱腳,即使能保留下來,幾次搬家便會被當作廢物清走。今天要在香港覓得一套百多冊的普及本金庸小說,雖沒有駱駝穿針眼那麼難於登天,但還是要得到幸運之神眷顧,很多金庸迷尋尋覓覓了幾十年也沒有機會找到。

懂門路的香港藏書家十多年前已轉去東南亞國家尋寶,筆者幾年前已聞悉馬來西亞有藏家準備放售一批舊版金庸小說,但對方遲遲不肯開價。上月大馬書友忽然通知我稱其友有一套普及本《神鵰俠侶》出售,對方開價頗為合理,我馬上買下來,近日空運到港,第一時間和志同道合者分享。

《神鵰俠侶》第1冊和第111冊封面。
《神鵰俠侶》第1冊和第111冊封面。

50、60年代香港盜版翻印武俠小說的情況非常猖獗,金庸的《書劍恩仇錄》、《射鵰英雄傳》、《碧血劍》未出書已被人爬頭盜版翻印,這類第一時間的盜版被稱為「爬頭版」。當年金庸每天在報紙寫1000字,每7天就被人結集盜印;他在《新晚報》連載的小說原是由三育圖書公司結集出版,但三育為求精益求精,重新校對,改正錯別字,大安旨意下,三育未出正版,奸商已推出爬頭版,賣到成行成市,查大俠無可奈何。

鄺拾記發行  翻版絕跡市面

1959年5月20日《明報》創刊,老闆查良鏞從創刊第一天開始,便以筆名金庸寫《神鵰俠侶》,坊間一眾專做翻版生意的出版社早已摩拳擦掌,準備在《神鵰俠侶》在報紙連載7天後便爬頭開機翻印,再撈它一筆,可是今次查良鏞學精了,決定自己飲頭啖湯,把盜版奸商殺個措手不及。

《神鵰俠侶》於1959年5月20日《明報》創刊日開始連載。
《神鵰俠侶》於1959年5月20日《明報》創刊日開始連載。

因為《神鵰俠侶》在金庸自己的報紙連載,剛好鄺拾記負責替《明報》發行報紙,因利乘便,金庸便授權鄺拾記出版兼發行《神鵰俠侶》普及本,7天出一冊。鄺拾記近水樓台,當金庸剛在報紙上完成7天小說,鄺拾記幾個小時內便可以把普及本送到市面,爬頭版從此絕跡江湖。

1970年3月至1980年年中,金庸分幾次把自己的武俠小說作全面修訂,把他認為寫得不好的段落刪去或者整章重新寫過,這就是我們所稱的「修訂版」和「新修訂版」,也可以簡單叫做「新版」,以前的通稱為「舊版」。有人喜歡金庸的新版,但更多人喜歡舊版。

《明報》在《神鵰俠侶》裏賣廣告。
《明報》在《神鵰俠侶》裏賣廣告。

資深金庸小說迷鄺啟東說新舊版本各有優點,但追求原汁原味、喜歡雲君插圖者當然喜歡舊版。金庸老友倪匡生前說過:「金庸似乎有意只讓他改過的作品傳世,而讓第一次出現在讀者面前,迷住無數讀者的原作淹沒,這實在對讀者很不公平。」倪匡還說由於金庸早封筆,他以前所寫的每一個片段,都寶貴無比。倪匡乃智者,我相信智者之言。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鄭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