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屆香港書展7月20日開幕,以「歷史文化・城市書寫」為年度主題,並以「從香港閱讀世界:憶・寫香港故事」為點題,透過書籍引領讀者穿越歷史時空,細味無數個香港故事。作家劉震雲應邀於7月23日線上參與了「名作家講座」,並分享了自己的創作心得。
來自河南的劉震雲,許多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搬上大螢幕,包括《手機》、《一地雞毛》、《一九四二》及《我不是潘金蓮》等。他筆下的故事多數發生在同一個地方,那便是他的家鄉──河南新鄉市延津縣。今次書展,劉震雲攜其新作《一日三秋》以線上影像形式參與「名作家講座」,並與讀者分享《一日三秋》的創作點滴,以及講述設定延津為故事發生地的原因和寫作靈感。
好的作者必須先是一個哲學家
劉震雲認為,對作者來說,最不好的現象就是不斷地重複自己,而真正好的作品是每寫一個新的就改變一個創作方向,但方向的改變對作者來說是非常困難的。最好的寫作狀態可能並不是感到得心應手,而是突然對創作新的作品有所擔心,如履薄冰,但這反而可能就會是一個新創作的開始。
作為內地知名作家,劉震雲曾獲得許多獎項的肯定,如《一句頂一萬句》曾獲茅盾文學獎,他本人亦被法國文化部授予「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在被問到這些獎項對於一個作家來說具有怎樣的意義時,他表示:「獲獎的意義並非在於對已完成作品的影響,而是對作品新方向的肯定,也是對作者未來創作的鼓勵。」
劉震雲認為,「一個好的作者首先必須是一個哲學家」,他的功力一定不會僅侷限於文學,而是在哲學之上。見識決定了一本書或一個人能達到的高度和深度。「有的書開高走低,原因就是作者的哲學能力和認識能力不足,而不是因為他們缺少生活,任何人都不缺少生活。」
劉震雲還表示,文學不是生活的反映,而是生活的延伸,並提出「生活停止的地方,文學出現了。」「與生活不同的地方是,文學加入了作者的思想、認知、世界觀和方法論,作品中的人物雖然職業、身份和笑容可能與現實生活中的人一樣,但書中人物的認知一定是與作者相同的。」可見紮實的哲學功底對一個作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充滿深度及耐人尋味的幽默感
河南延津是劉震雲的老家,當被問到為什麼延津作為地名頻繁出現在其作品中時,他表示因為自己從小就生活在延津,對延津的食物、鄉土人情等瞭如指掌,「這對描寫人物面部表情、話術、心事等等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但如果他只是以延津為背景,寫了一些延津人發生在延津的一些事,那就只算得上一篇鄉土小說。他若想寫得生動而獨特,就一定要有外部因素的注入,「這個介入者才會激活延津五行八作和形形色色的因子,諸多因子發生了量子糾纏,這才是重要的。」比如《一句頂一萬句》中的老詹,作為延津的外來人,是作品中一個很亮眼的存在,通過大家將其名字簡化為老詹,可以體現出這篇作品的世界觀:只重視整體,不重視個體。
很多人認為劉震雲的作品很幽默,但劉震雲卻認為這是一個「誤會」,並說不是自己幽默,而是生活太「幽默」了。劉震雲把幽默分為了幾個層面:文字的幽默、細節的幽默、人物關係的幽默、背後道理的幽默,層次依次遞進。這樣有深度和耐人尋味的幽默感,也許便是劉震雲的作品會受世界各地讀者熱愛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