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寶鴻、黃振威:回味香港百年美食佳餚

著名收藏家、掌故作家鄭寶鴻繼出版《香江知味》一書後,新著《回味無窮》,細細道來香港百年美食佳餚背後的故事。日前,他於書展舉行講座,漫談飲食界的種種逸事。

2022年香港書展於7月正式開鑼,以「歷史文化.城市書寫」為主題。掌故作家鄭寶鴻是官方推薦作家之一,周三(7月20日)舉行座談,分享其新書《回味無窮:香港百年美食佳餚》內容,由歷史作家黃振威博士主持。鄭寶鴻指出,新書是《香江知味:香港百年飲食場所》的姊妹篇,由最昂貴的「滿漢全席」到價格親民的街邊小食一一細談。「50年代曾吃過那些1毫子8條腸粉、5仙一碗白粥,真的有回味無窮的感覺。」

《回味無窮:香港百年美食佳餚》書影,商務印書館出版。(一本圖片)
《回味無窮:香港百年美食佳餚》書影,商務印書館出版。(一本圖片)

飲茶食足5餐 看報紙大塊文章

他憶述小時候父親鍾愛飲茶,誇張到可以一日5至6次。「怎樣講?最早就5、6點整家去飲早茶;中午11、12點吃中午飯;下午2、3點飲下午茶;5、6點食晚飯;7、8點飲夜茶。甚至有女士說有宵夜,真係頂唔順。」鄭寶鴻指出,當時茶樓種類多變,如有「地踎茶居」,多由潮州人經營。比較高檔的有位於擺花街的嶺南茶樓、皇后大道中的得雲茶樓,後者於1870年代開幕,1992年清拆。因臨海位置,也見證了香港的填海歷史。

「父親最喜歡坐在臨窗卡位,一路望住街景,一路嘆一盅兩件,看一到兩份報紙,立場不同的,如《成報》和《大公報》,看著名小說和大塊文章。晚餐則要10蚊買『四和菜』(4道小菜)、『三一湯』(3菜一湯)。」他又形容結帳的有趣情況:「找數時由企堂(侍應)寫張單,單上列明價錢,再給你一個細飛仔到櫃檯找數,然後大叫一聲『單收』,櫃檯會大叫一聲『哎呀』回應。」不寫單則用口示意,如「開嚟揦住」(代表一個巴掌)即5毫子、「開嚟禮拜」即7毫子(因一星期有7天)、「開嚟唔開胃」即淨飲茶,要雙計。

說到在英京大酒家飲宴,他形容尤如電影大場面。「女招待全部穿着織錦長衫,頂層設有『金鸞殿』,可以筵開百席」,英女王王夫菲臘親王訪港時也曾是座上客。另外在1930年代,皇后大道中的金城酒家亦有一個仿園林擺設,雕樑畫棟,尤如虎豹別墅。許多金融界大亨都有光顧。今天這種傳統茶樓所剩無幾,只有陸羽茶室、蓮香居,可以當「焗盅茶客」。

得雲茶樓有4層,地下為得雲餅家。(翻攝自簡報)
得雲茶樓有4層,地下為得雲餅家。(翻攝自簡報)

星期美點傳統 源於廣州茶樓

當中,鄭寶鴻說十分喜歡陸羽的「蔗菇粥」。這味菜名為粥實為湯,因當中有米粉而得名,十分鮮美。另外又有「星期美點」,每周都有10種新美點,一個多月一個循環,源於廣州茶樓傳統。「幾乎每間大酒樓都有張飛畀你tick,最著名的莫過於1920年代的武夷仙館、綠苑茶樓」。

他憶述,當年茶樓甚至有一味「孟加拉蛋撻」。不過,「最著名的當然是1950年代的位於萬宜大廈的蘭香室茶餐廳,門口經常排長龍」。原來,茶樓也會販售糕點餅食。鄭先生指出,得雲茶樓有4層,店面有櫃枱賣滾燙的老婆餅,「用紙盒盛載,由中環走到上環仍是暖的,那叫一個美味。」其他的產品還有回禮茶盒、嫁女餅、月餅等,尤其是蓮香樓的月餅以紅色盒盛載,特別受人歡迎,其印罐廠依賴這張大單足以維生。以月餅為名的還有高陞酒樓、得雲茶樓、龍鳳茶樓等。

早期月餅價錢不貴,1900年代大概2、3毫子,甚至有用白銀報價的,也可以用中國的銀幣(龍銀)購買,直至1910年代才被港英政府禁止。後來到了1950、60年代可以供「月餅會」,像現時的銀行的「零存整付」。鄭寶鴻憶述,一年後可以取回10盒月餅,常見款式包括雙黃、單黃和五仁月餅,「但小朋友反而喜歡店家送的豬籠餅、胭脂餅等,後者已經失傳。」

鄭寶鴻展示了已供兩期的月餅會紙。(翻攝自簡報)
鄭寶鴻展示了已供兩期的月餅會紙。(翻攝自簡報)

食店酒莊林立 中上環商業區

他又展示了一幀攝於1958至60年期間的圖片,圖中顯示皇后大道中及多家著名臘味店,如金菊園、廣洲、永安。將於8月結業、位於灣仔的老牌酒樓大榮華圍村菜,原來便是現存的華豐燒臘和榮豐米基的老闆合資的,故命名為「榮華」。

另一幀圖片則顯示現時為二級歷史建築的德輔道西207號。這座戰前唐樓採取「下舖上居」格局,1980年代為著名的厚生酒莊。鄭寶鴻憶述,這些酒莊多數銷售土炮酒,直至1970年代仍十分流行。早期殖民政府立例禁止這種酒銷售予洋人,直到1950年代才取消。另外,「還要抽酒稅,按地區劃分。灣仔石水渠街以西屬於高稅區,直到跑馬地則屬於低稅區;九龍也是以水渠道當分界,旺角水渠道以南為高稅區。」

鄭寶鴻(左)於席上展示多幀歷史圖片,與黃振威(右)談各種美食和飲食場所。
鄭寶鴻(左)於席上展示多幀歷史圖片,與黃振威(右)談各種美食和飲食場所。

飯館賣酒 白蘭地為主

除了土炮酒以外,本地酒莊還有內地進口的酒品,「父親於1960年代購入一樽茅台,當時只要5、6元,現在二手市場已經叫價過萬元。」同樣地,當年盛行的虎骨木瓜酒也索價過萬元,其中一家蔡同德堂十分有名。黃振威則憶述,當年有一種「六九威」酒,是一種英國價格相宜的威士忌酒,但不受歡迎。鄭寶鴻指,因百多年來均有傳聞威士忌酒會「削腎」,故男生十分忌諱,但根本沒有這回事。

另外,許多飯館、辦館都會賣洋酒,如上環的陳太吉、黃廣善堂,多數為白蘭地,如1900年代的三星牌。當時它以「二月黃梅天,三星白蘭地」為宣傳口號,每樽賣20元,但人均月入不過幾元,可謂相當昂貴。直到1970年代,洋酒的競爭仍十分激烈,出現許多新產品。著名音樂人黃霑曾為人頭馬牌創作「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口號,令人難以忘懷。當然也少不了啤酒,他指出,「早期啤酒好多都係由美國、荷蘭、歐洲等地運來,著名牌子有三亞、太陽、紅仙掌,而本地則有生力啤酒。到了50年代,青島啤酒搶佔了很多市場份額。」

「六九威士忌」酒的宣傳。(翻攝自簡報)
「六九威士忌」酒的宣傳。(翻攝自簡報)

當年香港商舖種類繁多,除了辦館,還有士多、雜貨舖,後者主要賣海味和柴米油鹽等食糧。談及白米,他指出百多年來都依賴3個來源:內地、新界和印支半島。1930年代大概有16間米商經營進口業務,其中一家便是今天經營「金鳳香米」的鉅發源,曾經手多達「7點紙」的米(一點紙即24000袋,約為3000萬斤)。他表示,現在位於西環的均益大廈、九龍的海港城、北角的和富中心和上環的高樂花園前身便是米倉。至於其他產品多數於中環街市、上環街市取材。

電影大亨 始創冰室

話峰一轉,黃振威表示父親曾在九龍區首間影畫院──廣智戲院工作,小時曾替爸爸搬花牌。鄭寶鴻補充,這所戲院特別之處,在於沒有銀幕,而是投影在牆上,於1966年拆卸。創辦人羅明佑除了是電影大亨,也曾涉足飲食業,與黎、張二人創立安樂園。

「以華人來說,這家高級餐廳算是做得頗成功,後來發展出幾家分店,以及一家飲冰室,多數開在戲院旁。飲冰室也應該是他始創的,率先引入冷氣,販賣雪糕和汽水。」他記起,1950年代大概3毫子一杯「蓮花杯」雪糕、4毫子一塊雪糕磚、4毫子一樽玉泉汽水。「當時一家人最喜歡用大湯碗來買用硬卡紙包覆的雪糕磚,又會自製『忌廉溝鮮奶』、『忌廉溝雪糕』。」還有一點,他指出安樂園在梳打餅的包裝上印了《聖經》金句,如「天國近了,予當悔改」,都是一代人的回憶。

安樂園的宣傳。(翻攝自簡報)
安樂園的宣傳。(翻攝自簡報)

涼茶可追溯至開埠早期

除了飲冰室,還有香港獨有的涼茶舖。鄭寶鴻表示,涼茶的歷史可以追溯至香港開埠初期。當年不少人要漂洋過海到美國謀生,「1869年的政府憲報列明,每隻船每100人需要隨船載備一定份量煲廿四味的中草藥,以及中醫師來照顧他們。而在香港很多藥房兼賣涼茶,如於1897年已成立的王老吉,另一家則是回春堂(已改名春回堂),還有黃碧山。」有趣的是,他發現報紙和涼茶兩者價錢多年來都差不多,由2仙漲價至現在10元,尤如已掛鈎。

油麻地的黃碧山涼茶店,攝於1980年代,背後為美都餐室。(翻攝自簡報)
油麻地的黃碧山涼茶店,攝於1980年代,背後為美都餐室。(翻攝自簡報)

黃碧山涼茶舖曾盛極一時,鄭寶鴻憶述,當年位於油麻地公眾四方街(1980年代改名「眾坊街」)的分店附近亦有不少著名食肆,如新亞酒樓、皇上皇、美都餐室。「相信皇上皇都是許多人的回憶」,他頓時說。

由西餐到多元化餐廳

「皇上皇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冬天賣臘味,夏天賣雪糕,所以終年都生意興隆,全盛時期有6至7間分店。當中最特別的是賣燒春雞、火焰雪糕、火焰牛柳。」另一家位於皇后大道中的馬玉山餐廳也有很多業務,「既做汽水也做茶樓,既做餐廳又做雪糕。」他表示,馬玉山是菲律賓歸橋,做雪糕起家,全盛時期連上海都有分行。可惜因投資失利,被一些百貨公司接手。

至於純正的西餐,歷史可以追溯到1840年代香港開埠,其中包括香港會所(Hong Kong Club)以及在皇后大道中、畢打街附近,早期的西餐廳都集中在那裏;至於1933年建立的六國酒店則是華人吃西餐的地方。另外淪陷前後第一家做「豉油西餐」的太平館於德輔道西開業,其後香港陸續出現同類型的餐廳,如威士文餐廳(日治時期曾改名為富士食堂,結業後改為美心餐廳)、 美麗邨餐廳、森美餐廳。

太平館的宣傳。(翻攝自簡報)
太平館的宣傳。(翻攝自簡報)

鄭寶鴻簡介:

明信片、錢幣、郵票、舊照片及文獻票據等收藏家;現為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文化博物館及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名譽顧問;香港錢幣研究會副會長兼義務秘書、香港郵票錢幣商會副會長以及香港收藏家協會名譽顧問。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