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文憑試放榜 8狀元4超級狀元出爐

香港中學文憑試7月20日(周三)放榜,今年有8位考生考獲7科5**佳績成為狀元,當中2男2女在數學延伸部分亦取得5**,成為「超級狀元」。

香港中學文憑試7月20日(周三)放榜,今年有8位考生考獲7科5**佳績成為狀元,分別是5男3女,喇沙書院、拔萃女書院、英皇書院及皇仁書院,分別有一名狀元。

當中2男2女,分別來自迦密中學和伊利沙伯中學的兩名男生,以及香港培正中學和協恩中學的兩名女生,在數學延伸部分亦取得5**,成為「超級狀元」;亦有13人考獲6科5**。

另外,紅十字會雅麗珊郡主學校共有19名身體弱能及傷病的學生參加文憑試,其中一名脊柱肌肉萎縮症的考生考獲23分,並在綜合科學科取得5**。一名成骨不全症的考生亦取得22分。

多人冀入讀醫科  服務基層市民

其中一名、來自協恩中學的超級女狀元周愷彤表示,對成績感到喜出望外,計劃報讀中大醫科,短期內不打算移民。她指出,有感疫情下香港的醫療體系面臨人手短缺問題,希望畢業後在公立醫院工作,服務基層市民,以自己的力量貢獻社會。

周愷彤又支持引入海外醫生,短期內紓緩人手壓力,亦認為要增加醫科生名額。被問到香港政府的抗疫政策,周愷彤認為最重要是保持高的疫苗接種率,減少重症後與病毒共存。

協恩中學校長梁少儀表示,今屆文憑試考生在中四下學期已面對新冠疫情,但學生上網課時學習動力更大,自學期間付出的努力比上實體課較多。她又說因為疫情,今年的中六生未能完成文憑試的校內模擬試,對同學有一定影響。

喇沙書院的狀元張殷碩同樣計劃報考本地大學醫科,希望能幫到更多人,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他提到實施《香港國安法》後,香港比以往安定,不同政治背景人士的紛爭有所減少。皇仁書院的狀元麥顥邦則計劃報考中大環球醫學,希望為香港醫療出一分力,協助維持醫療水平。

另一名超級女狀元、來自香港培正中學的焦采溢對成績感到喜出望外,感謝父母和學校老師支持,又指初中時已立志將來行醫,計劃報讀港大醫科,因為港大的課程自由度較大,可以到海外交流。

英皇書院的狀元甘仲軒也計劃入讀本地醫科,未有打算到海外升學,認為本地銜接課程較佳,加上對香港有歸屬感,希望畢業後服務市民。他認為香港對醫療人才需求大,海外醫生不一定會為本地醫生帶來競爭,反而能紓緩公營醫院壓力。

迦密中學首名超級狀元曾志鵬說,沒想到能成為超級狀元,由於對數學有興趣,計劃報讀中大計量金融學及風險管理科學。他表示,2月曾確診新型冠狀病毒,當時狀態很低迷,感到非常疲累,所以確診的一星期盡量休息,之後再循序漸進增加溫習時間。

迦密中學誕生該校首名狀元。(Wikimedia Commons)
迦密中學誕生該校首名狀元。(Wikimedia Commons)

逾四成人考獲入讀大學最低要求

今年41000多名日校考生中,創報考人數新低,17200多人考獲33222的大學一般最低收生要求,佔日校校考生約42%。而今年資助大學學士學額有約15000個,換句話即有約1.15人爭一個學位。考評局不認為考生表現比往年差,而是否較易獲大學取錄,則視乎報讀的課程。計及自資大學及專上院校,今年合共有62000個學額。

日校考生成績方面,四個核心科目中59.7%考獲中文科3級或以上,較去年微跌。53.2%考獲英文科3級或以上,亦較去年下跌。至於數學科必修部分有82.2%考獲2級或以上,較去年上升;而89.8%通識科考生,考獲2級或以上成績,亦較去年進步。

另外,今年特設竹篙灣檢疫中心試場,容許確診的考生應考。考評局表示,共為26名確診考生以及18名接受檢疫的考生在檢疫中心應考,舉行15個科目的考試,40名監考人員協助。

多校安排彈性收生  學友社冀長期實施

學友社預計,考生5科20分或以上,可以穩入八大資助院校學位課程,情況同去年相若。另外,又建議各間院校未來幾年應該保留彈性收生安排,對於個別科目失手,但有專才的考生,相關安排可以紓緩壓力。

今年,多間大專院校推出彈性收生安排。香港大學宣布,受新冠疫情影響,所有本科課程可酌情豁免考生「3322+33」的最低入學要求。參與大學聯合招生辦法(聯招)的考生在中、英文或兩科選修科中,其中一科成績未達第3級,而其他學科成績優異,仍有機會入讀港大,唯失手的科目成績不能低於第2級。同時他們必須把報讀的課程放在Band A,而報讀課程所持的總分數將會被「打九折」考慮,增加他們獲取錄的機會。

香港中文大學則將彈性收生安排由理學院及工程學院擴展至全校,即使考生在6科成績中某一科比最低入學要求低,若對應申請課程的選修科目表現優異,並將學科放到較前志願,仍可獲入學機會。科技大學政策相若,而另5科共考獲5粒星的考生,可獲科大特別考慮。

都會大學學術副校長關清平亦表示,應屆考生受新冠疫情挑戰,故採取彈性收生安排,期望為疫情下偶有失手的考生提供升學途徑,繼續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發揮潛能。個別核心科目未達入學要求的考生,如在中、英文其中1科成績僅達第2級,但其他科仍符合最低入學要求,並於其中1科甲類科目考獲5*或以上成績,將獲都會大學特別收生考慮。新安排也適用於報讀「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課程學生。

今年,多間大專院校推出彈性收生安排。(Shutterstock)
今年,多間大專院校推出彈性收生安排。(Shutterstock)

理大轉以學系組合課程收生

理工大學亦繼續採取相同政策,與港大安排相若,唯最佳5科成績須達26分或以上,以及將心儀課程放在聯招申請的3個首選志願課程中,並成功通過入學面試。另外,除個別專項課程外,所有課程均會轉為學系組合課程。學生報讀理大時會先選擇一個學系的組合課程,獲取錄入學後,首學年只需修讀相關學系的共同核心課程,直到二年級才決定主修科目,讓同學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及志向,才選擇合適的主修學科。

此外,理大將於下學年起,於大學核心課程加入「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及「創新及創業」兩大新元素,學生必須選修以達畢業最低要求,而兩科亦可作為副主修或副修。

嶺南大學副校長莫家豪接受傳媒訪問時認為,整體人口減少,加上部分應屆考生考慮到海外升學,為大學收生帶來挑戰,或引起本地大學擔憂,故陸續有不同收生政策出台。至於嶺大未有全面推彈性收生,莫認為該校推崇博雅教育、多元入學,相信會吸引到不同背景及領導才能的學生。

蔡若蓮:條條大路通羅馬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出席書展活動時表示,今屆考生在疫情下進行考試,過去3年的學習相當不容易。她祝賀所有應屆考生,完成中學學習階段,開展人生新一頁。她又表示,今年有逾6萬個高等教育學額提供給考生,十分充裕,希望考生能把握機會,因應興趣及能力追尋夢想。

至於內地港人子弟學校由2024年起獲准參加文憑試,蔡若蓮表示,隨着大灣區發展,將有愈來愈多來往兩地的家庭,當局正研究一套機制,包括課程監管及文憑試安排,稍後公布詳情。

她於在放榜前夕亦到訪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了解中心的輔導服務,並為使用服務的考生打氣。她感謝學友社自1982年起提供輔導服務,幫助考生。學友社今年除開設38條電話輔導熱線(2503 3399),也增設網上面談和即時聊天平台,以切合生活新常態下同學的社交習慣。

蔡若蓮參與網上面談,向各輔導員致謝,以及向考生送上祝福和鼓勵。她勉勵全港考生,面對多元和多階進出的升學途徑,只要規劃自己的發展藍圖並堅定前行,定能條條大路通羅馬。

早前,蔡若蓮發起問責官員「一人一字勉考生」運動,行政長官李家超及各問責官員都有參與。她指沒有預先約定各自寫什麼字,但每一位官員揀選的單字,可以組合成「同行過新路,靜運芳心正;堅毅信力恆,思強志安定」的詞句,借此再與考生共勉。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放榜前夕到訪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政府新聞處圖片)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放榜前夕到訪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政府新聞處圖片)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