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佳:香港特區治理須展現新能力、新方式和新風格

習主席對新一屆特區政府的殷殷期盼,蘊含着豐富的政治智慧,也包含着許多實際可行的建議,為新一屆特區政府的治理方向提供了難能可貴的戰略指導,也代表着中央全面管治權的精準行使。

2022年7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要求新一屆特區政府在治理香港的過程中展示新能力、新方式和新風格,從而提高治理水平。未來5年是香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把工作做好做實,對國家和香港都極為重要,對此新特首和新一屆特區政府作為「香港的當家人」和「治理香港的第一責任人」責任極其重大。

習主席在講話中的論述高屋建瓴、言簡意賅,對新一屆特區政府未來5年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論和戰略指導意義。尤其重要的是,習主席對新一屆特區政府提出的「四點希望」,對長期以來特區治理的短板可謂切中肯綮。香港社會和特區政府必須全面和認真遵循習主席的殷殷期盼,為盡快實現香港的良政善治和長治久安打下扎實的根基,讓香港得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作出重大貢獻。

具備戰略思維  建立治理藍圖

具體來說,習主席有關改進香港特區政府管治的能力、方式和風格的要求主要涉及幾個方面。

首先,特區政府的治理必須建基於對世界大局的深刻認知,要提升自身的國際視野,並懂得在複雜多變兇險的國際局勢中趨吉避凶。當前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的大變局,美國和西方國家為了維護霸權,堅持全方位遏制中國,而香港亦成為被打壓的對象。儘管如此,對香港而言,「機遇和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如何克服挑戰和抓住機遇,特別是來自內地和亞洲地區的機遇,關乎香港的未來,絕對是特區治理的核心任務。

第二,毫無疑問,香港未來的發展機遇主要來自國家的發展和中央的政策。為此特區政府必須創造和建立必須的條件和氛圍,加快推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充分利用好那些發展機遇和中央政策,推動香港各方面的發展和進步,並「不斷增強發展動能」。習主席指出,「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抓住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而香港則必須「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

第三,特區政府必須具備戰略思維,要能夠「從大局和長遠需要出發積極謀劃香港發展。」毋庸諱言,戰略思維從來都是過去特區政府的短板,這反映在政府治理缺乏長遠和宏觀謀劃之上。政府的政策和措施又往往是單獨和孤立地考慮和制定,而不是在一個清晰的整體治理藍圖或規劃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容易出現政府不同部門「各自為政」、政策之間出現相互矛盾、政策執行效果不彰的情況。既然缺乏長遠和宏觀謀劃思維,特區政府便很難制定宏觀和長遠發展戰略,更遑論對接好國家發展戰略、參與好國家的五年發展規劃、拓寬香港的產業基礎和破解香港積累已久的各種深層次矛盾。

特區政府必須創造和建立必須的條件和氛圍,加快推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圖為行政長官李家超(左)與內地官員通電。(李家超Facebook圖片)
特區政府必須創造和建立必須的條件和氛圍,加快推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圖為行政長官李家超(左)與內地官員通電。(李家超Facebook圖片)

把握政經關係  實現積極管治

第四,特區政府的治理必須是以人為本,是要為人民服務和為人民謀福祉。習主席要求新一屆特區政府「切實排解民生憂難」。當前香港存在不少積累已久、愈益惡化和疏於處理的社會民生問題,包括房屋供應短缺、貧窮問題、青年人發展機會不足、醫療衞生設施和資源不敷應用等。「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新一屆特別行政區政府要務實有為,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

第五,習主席提出要特區政府「轉變治理理念,把握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把有為政府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這是至理名言。實際上,歷史經驗揭示,任何國家的成功發展都離不開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場的「無形之手」的分工合作。一直以來,過去的港英政府和回歸後的特區政府都奉「積極不干預」等消極被動治理主張為金科玉律,相信市場萬能,因此認為對市場的「干預」應該盡量避免,否則便是搞「社會主義」。時至今天,這些信念已經過時,並且已經成為了實現積極有為治理方式的障礙。

重要的是,這些信念忽視了政府在確保市場正常、公平和有效運作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漠視了種種行業和專業壟斷和不公平競爭的存在、不理解香港愈趨嚴重的貧富懸殊現象與市場扭曲和放任自流有密切關係、不清楚香港的獨特競爭優勢正在不斷減少和弱化、不明白社會流動愈趨閉塞與政府對經濟社會民生事務「撒手不管」的關係、不了解缺乏足夠引導和監管的市場是香港社會不穩定的根源。

無論是強化香港經濟的活力和潛力,減少不公平不公義的社會現象,或者是為青年人開拓更多生活和發展空間,政府在尊重市場的同時必須提升其社會和經濟職能。質言之,習主席希望看到的特區政府是一個奮發有為、善謀能斷、勇敢進取、能夠領導和推進社會經濟發展和誠心誠意為香港居民辦事的政府。

政府在尊重市場的同時必須提升其社會和經濟職能。(李家超Facebook圖片)
政府在尊重市場的同時必須提升其社會和經濟職能。(李家超Facebook圖片)

中港合力治理  破除利益藩籬

第六,特區政府「要加強政府管理,改進政府作風,樹立敢於擔當、善作善成新風尚,展現良政善治新氣象。」過去特區政府在治理過程中不時出現領導集體在政府工作和政策推進上統籌、協調和創新能力不足的情況,致使不少重大問題比如房屋、香港與內地經濟合作和推動新產業的問題都沒有取得顯著的成果。在延攬人才上,特區政府則過於「內向」;在管治作風上,長期以來特區政府官員在聯繫群眾、掌握社情民意、對民眾有親和力等方面明顯不足;在制定和推行政策時又往往瞻前顧後、墨守成規。所有這些表現都是不可取的。

第七,要在治理香港時與中央形成合力。習主席鄭重指出,「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是統一銜接的,也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夠把特別行政區治理好。」修例風波的最終平息,是這方面的最佳寫照。在香港日後的發展中,如何與中央衷誠合作至關重要。

習主席指出,「中央全力支持香港同世界各地展開更廣泛、更緊密的交流合作,吸引滿懷夢想的創業者來此施展抱負。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同時,「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長期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從香港的長遠發展和居民福祉的角度看,特區政府的工作與中央對香港的支持必須無縫銜接。

在香港日後的發展中,如何與中央衷誠合作至關重要。(李家超Facebook圖片)
在香港日後的發展中,如何與中央衷誠合作至關重要。(李家超Facebook圖片)

習近平提供了難能可貴的戰略指導

最後,特區政府必須充分和大力動員和調配社會資源來強化其治理能力和水準。特區政府往後要推動的各種改革和發展工作甚為艱巨,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反對和阻撓,尤其是來自既得利益集團和一些「公民團體」的抗拒。對此,中央的大力支持固然不可或缺,社會人士的理解和支持更不可少。一方面來自社會的資源可以彌補公共資源的不足,而市民大眾更是特區政府應該依靠的、用以克服香港內部阻力的龐大力量。更好地和更緊密地與社會各界建立聯繫,絕對是提高特區政府治理水準的法寶。

總而言之,習主席對新一屆特區政府的殷殷期盼,蘊含着豐富的政治智慧,也包含着許多實際可行的建議,為新一屆特區政府的治理方向提供了難能可貴的戰略指導,也代表着中央全面管治權的精準行使。

(本文是在全國港澳研究會舉辦的「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討會上的發言,略有刪節)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劉兆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