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7月5日(周二)宣布,成立本全港和粵港澳大灣區內最大規模的跨學科研究平台──理大高等研究院(PAIR),推動跨學科研究、與世界頂尖學者合作和轉移知識,以創新配合社會發展的需要。PAIR由理大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建築熱科學講座教授陳清焰教授出任院長,涉獵人工智能、深空探測、醫療科學、智慧城市發展、碳中和及體育科技等科研領域。
致力應對現代社會問題 把握新興技術的機遇
PAIR有404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理大高級研究人員,組成16所研究院及研究中心,其中包括:智齡研究院、碳中和資源工程研究中心、先進製造研究院、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光子技術研究院、深空探測研究中心、精神健康研究中心等,分別研究可持續城市及社區、先進技術,以及身體健康和福祉3大範疇。理大的實驗室和設備,如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將支援PAIR不同的研究活動。
PAIR致力為現代社會的迫切問題:氣候變化、食品安全、人口老化、疾病、能源短缺、可持續發展與增長等,提供解決方案,亦會專注於把握新興技術:如人工智能、數據科學、物聯網和機械人技術等,所帶來的機遇,同時促進理大成為重點領域的世界領先者。
研究院院長陳清焰教授曾於美國普渡大學任教20年,亦為該校機械工程系的榮休教授。他表示,跨學科研究融合了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學科,還加入了商業、設計、社會科學、人文學科及管理學的元素。PAIR的研究人員藉從事基礎和應用的跨學科研究,拓展知識和解決富挑戰性的問題。
貢獻香港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指,PAIR將促進與工商業界和社區的緊密合作,確保其科研能應用於現實,並對社會有用,研究院亦將負責開展和支援,與內地和全球同儕的研究合作。理大會發揮本身的科研優勢,結合大灣區強大的產業鏈,為香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作貢獻。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指出,跨學科研究在過去10年的發展迅速,已大大改變科學學科的基本概念和一貫做法。他又補充,現今科學家進行的跨學科研究涉獵甚廣,有可能發展出新的學科,其研究亦可能帶來廣泛的裨益,擴展知識領域,改善人類的生活。
理大研究先進技術 有助再工業化
16間研究院之一的先進製造研究院重點研究數字化製造、先進加工、材料技術和碳中和製造等,以及新興技術,諸如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預測分析和工業物聯網,促進可持續的產品開發、製造及管理方式,以建設可持續的社會和環境。其中一些研究項目,能大大提高生產過程中,人與機器間的合作,以提升生產效率和應付生產需要。
智能製造實訓系統專為模擬工業生產現場及大規模訂製而設計,採集實時數據,監控操作狀態,並控制系統中的設備和資源參數。系統能自動分辨產品規格,並自動為合規格和不合規格的產品分流,加快生產進度、規模和準確度。
至於移動機械人的研究,自動化了傳統物流行業的人手工序,提升倉庫空間、人力使用率及運營效率,能有效應對供應鏈人力短缺和倉庫物流需要。其智能規劃的路徑,圓滑流暢的外型設計,避免人與機器,或機器與機器之間合作時碰撞而有損傷。當機械人碰到人類時,也會停止操作,確保人機之間的協作安全,靈活之餘,亦能提高運行效率。
以科技研究老齡問題 智能地解決人口老化危機
另一間研究院──智齡研究院,專注研究健康、智能、心理健康、環境和智慧社會5大範疇,積極與護老行業的前線員工交流,以了解其科技研發能如何應用於現實。例如能協助護老院前線員工留意老人需要的e Night Log,其智能顯示板可以監督老人的活動狀態,老人在床時,會顯示綠燈,起床時為黃燈,下床時為紅燈,並發出提示聲響,以提示員工幫助老人。此技術一方面讓員工抽身於看顧老人的工作,以處理其他事情,減輕前線員工的工作量,卻又容許員工及時幫助老人,不失服務素質。
PAIR將於2022年7月16日在理大賽馬會綜藝館舉行成立儀式。此外,理大亦將於7月中舉辦「理大創科開放日」,促進產學研合作,並啟迪有志投身創科的學生,推動本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