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新:國民身份認同意識薄 引發矛盾與猜忌

周永新認為,過去25年,香港與內地居民之間出現矛盾和猜疑,很多時都與港人對自己的國民身份認識不足有關;因為港人對自己的國民身份認識不足,也缺乏認同感,因此往往與內地居民產生矛盾,甚至出現不必要的歧視。

7月1日(周五)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紀念日, 今年7月1日,剛好是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現有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50年不變」從1997年開始走了一半。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近日在《明報》撰文,憶起25年前的7月1日,他出席了當天的交接儀式。後來,他在《香港人的身分認同和價值觀》(2019年版)一書中,有這樣的描述:

「我……有機會見證這歷史時刻,是幸運還是不幸運?不同人有不同看法,但我知道的是,這天不會歷史重演。這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因在交接儀式中,我感覺到香港將進入一個新時代,指的並非香港將會出現的改變,就如政府建築物懸掛的英國國旗,將會換上中國國旗……這些轉變只是表面的,不會改變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這樣,香港將會進入怎樣的新時代?」

國家恢復行使主權 一時竟不習慣

周永新在書中又寫道:「當董建華在台上宣誓就任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時,我感到有點不習慣;最後兩任港督就任時,我也有份出席觀禮,監誓的是當時的大法官,效忠的對象是英國女王。這次行政長官宣誓效忠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那一刻,我的思想有點混亂,習慣了的東西以另一種方式出現,儀式也由英語改以普通話進行,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已生活在另一個政權之下,殖民地子民的身份已離我而去,而我現在擁有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身份。」

他強調,上述所記並不僅是為了回憶,而是他發覺香港這25年走過的路,無論是政制改革、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我們都好像忘記了,香港已不是英國管治的地方,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由港督就任時大法官監誓、效忠英女王,到行政長官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都好像忘記了,香港已不是英國管治的地方。(亞新社)
由港督就任時大法官監誓、效忠英女王,到行政長官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都好像忘記了,香港已不是英國管治的地方。(亞新社)

否定國民身份 眼中只有香港利益

周永新指出,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意思就是指內地的社會主義制度不適用於香港,香港卻不能因此離開中央政府的管治;香港居民雖有中央政府授予的權利和義務,但在一國之下,香港居民決不能因此否定自己的國民身份。

不過,他質疑港人對自己的國民身份有認識嗎?「就是有,看來也十分薄弱」!有人以為,特區護照是香港入境處簽發,只要是香港居民,就可領取。事實上,護照是國家發出的旅行證件和身份證明文件,特區政府只是獲授權簽發。特區護照只發給有中國公民身份的香港居民,特區護照持有者出外旅遊,在外國受中國保護,是因為他們有中國公民的身份。

或許有人提出疑問,港人國民意識薄弱,有什麼不妥?周永新指出,國民意識薄弱的港人,眼中難免只有香港利益,而忽視了國家觀點和對香港的期望,甚至忘記了香港並非獨立的,而是中國一部分。例如今年初開始的第五波新冠疫情,國家派出醫療隊,大力支援香港,但港人未必明白國家為什麼這樣惦記着香港人;「在港人心裏,國家的支援好像是額外的;但在國家眼裏,港人並非外人,國家有責任關愛自己國民的福祉,而今天香港與內地居民已同為中國公民,他們互相幫助,是國民之間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中文教學遭反對 文化隔膜由此起

周永新認為,過去25年,香港與內地居民之間出現矛盾和猜疑,很多時都與港人對自己的國民身份認識不足有關;因為港人對自己的國民身份認識不足,也缺乏認同感,因此往往與內地居民產生矛盾,甚至出現不必要的歧視和分化。

周永新又問,港人國民身份意識薄弱,歷屆特區政府和特首有責任嗎?他指出,董建華出任特首後,隨即宣布學校應以中文為主要教學語言,但遭到官員反對,結果當時有百多間中學仍保留英語教學,而這些學校多是「名校」,不少後來轉為直資,教學語言上擁有自主權;家長為子女選擇學校時,也多以英語教學為首選。

那麼,中文或英文為主教學,與國民身份認同有什麼關係?周永新指出,文化是由語言傳遞的,學生中文底子不好,對自己國家和民族傳留下來的寶貴文化,認識方面自然有所隔膜,也間接影響他們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他認為,特區政府近年已着意加強中文的使用及宣揚傳統文化,但對特區成立後成長的青少年,為時已太晚!

國教獨立成科 被指「洗腦」遭反對

2019年出現「反修例風波」,不少評論認為是源自2012年的「反國教運動」。周永新問,為什麼國民教育獨立成科,會遭到這麼強烈的反對聲音?「簡單來說,就是那時不少港人仍未意識到他們已成為中國公民,青少年更缺乏這份國民身分認同感,所以政府要把德育和國民教育獨立成科,就被視為要對他們『洗腦』,他們當然反對」。不過,他又質疑,「中國公民認識自己國家及作為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有什麼不妥?當時青少年對自己的國民身分不太認識,也不接受,亦因此引起其後一連串社會運動」。

周永新記得,國家前主席江澤民曾說「井水不犯河水」,指的是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內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兩種制度的性質並不相同,發揮作用也不一樣,所以港人不應以資本主義制度的觀點批評內地社會主義制度,相反亦然。

周永新問,為什麼國民教育獨立成科,會遭到這麼強烈的反對聲音?(亞新社)
周永新問,為什麼國民教育獨立成科,會遭到這麼強烈的反對聲音?(亞新社)

曲解「井水不犯河水」 兩制凌駕一國

這種「井水不犯河水」觀點,後來被一些港人引伸為中央政府不應干預香港事務,並引用《基本法》條文,認為除國防和外交外,港人應有權管理自己事務。周永新指出,這種說法明顯忘記了,在兩制之上,還有一國。以為「高度自治」就可不受國家約束,「是港人誤解了自己的權力」。究其原因,就是港人只知自己的香港居民身份,而不知道自己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對於國家的責任和義務,例如保護國家安全,更是絕對不可推卸;也唯有這樣,港人對自己作為香港居民的權利和義務,才會有完整認識。

周永新盼望,港人日後可清楚認識自己的國民身份。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