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兒童發展配對基金及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主席陳龔偉瑩在6月11日(周六)於香港電台節目《香港家書》中指出,香港貧富懸殊問題仍然非常嚴重,貧窮導致基層青少年的成長欠缺社會資本,阻礙他們在向上流動的能力,形成跨代貧窮的惡性循環。要了解基層年輕人成長背景,釐清阻礙他們發展的因素,才能對症下藥,從根源解決問題。
偉漳:
自從你去年離開香港到內地升讀大學,轉眼又已經一年。知道你今年暑假將要回港實習,到時我們又可以見面了。
想起當年你在升學和選科過程中一波三折,幸好你參加了我們的「Y-WE青少年工作體驗計劃」,漸漸找到人生方向,向着科技行業發展,看到你一步一步實現夢想,我非常欣慰,亦令我有信心及動力去幫基層年青人解決跨代貧窮問題。
貧富懸殊 窒礙青年上流
香港的堅尼系數由2008年的0.434至今最新的數字增至0.537高位,反映香港貧富懸殊問題仍然非常嚴重。而根據2020年香港的貧窮情況報告,貧窮兒童人口亦一直有增無減,在政府政策介入前更高達27萬人,即每四名18歲以下兒童,就有一個是貧窮兒童。
貧窮導致基層青少年的成長欠缺社會資本。基層父母因經濟能力差而無法為自己的子女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家庭亦缺乏社會和職場的人脈,限制了子女的視野和社會的接觸面,阻礙他們在向上流動的能力,形成跨代貧窮的惡性循環。
說到貧窮,坊間自然會認為提供金錢支援就是脫貧的良藥。作為兒童發展配對基金主席多年,我不否定金錢援助的重要性,但解決跨代脫貧問題,關鍵是要幫助這批年輕人向上流動,重點是要幫助他們發展,了解他們的真正需要,從而為他們開闢一些向上流動的機會,當然亦要裝備他們向上流動的能力。
釐清阻礙因素 對症下藥解決
讓我們了解一下基層年青人的成長背景,然後釐清一些阻礙他們發展的因素,才能對症下藥,從根源精準地解決問題。
貧窮青少年普遍因為自己的社經地位低,所以容易缺乏自尊、自信心亦不足、職場的知識和觸覺亦相對缺乏。亦因為成長環境導致他們的社會接觸面狹窄,未能有足夠的社會和職場人脈和機會去發展生涯規劃。他們一般可能只從學校或一些活動或從媒體中接收些零散的職場資訊,難以有機會真正開闊眼界去想像未來的可能性。
現時的教育制度一向被批評為應試式的制度,未能有效地發掘年輕人的潛能和興趣。亦正正因為年輕人未清楚自己的興趣及能力,故容易胡亂選擇學科及職業。大多會因分數決定選科,最後進入一些與自己興趣不符的行業,白白浪費才華,不能在仕途上發揮所長,阻礙自己的發展,形成因錯配引致的惡性循環,不利他們向上流動。社會當然亦會因此而蒙受損失。
Y-WE 助基層青年裝備自己
我們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8年前鎖定基層中學生為優先對象,為他們提供全面和系統性的職場教育,啟發同學的興趣和潛能,令他們可及早把穩人生職志方向。我們強調的是一套有系統的扶育及具規模的職場教育過程。為他們提供實際職場體驗機會與資訊,這兩個是生涯規劃和職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元素。Y-WE計劃連結政府、學校和社福界等民間力量,最難得的是有龐大工商界的支持,為基層學生提供充足的機會,讓他們可在中學階段就有機會到實際的職場體驗,及早認識社會、接觸商界、建立人脈和鍛鍊職場的軟實力,提升自己潛能和興趣的了解。
當下世界經濟急速發展,變幻莫測,行業不斷更替,亦愈來愈變得多元,各行各業之間亦會互動創新,發展真是一日千里。在Y-WE計劃裏面,我們有不同行業的專才直接向同學提供最新的行業發展和行情,解答入行和晉升的問題,讓他們看到未來職業的可能性和將來自己可能的崗位,視野眼界得到擴闊和提升,從而可作出適當的職涯選擇,使香港不至墮後於世界經濟發展的洪流,使到社會的經濟發展有足夠的優質人才資源配合,維持經濟的競爭能力。
兩年前,香港大學就Y-WE計劃進行了調查研究,證實參加過Y-WE計劃的年輕人相比對照組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有顯著提升。反映參加者對未來職場自信心、認識、人生職志方向、勇於積極探索,面對逆境時會更主動尋求出路的能力都有明顯的提升。
所以只有通過系統性的職場教育才能幫助年青人有能力及信心應對未來的挑戰,長遠脫貧,社會才會受益。
過去,我們的Y-WE計劃幫助了超過1300名基層青少年。當中我從未遇過一位沒有能力或潛能的年青人,只有自信心不足或才華未被發掘的年青人。在回應現在急速變化的世界,我們是時候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在學術教育的同時,要重視職場教育,與時並進,使青少年在進入社會及職場之前已經可以裝備好自己,充滿自信和活力去實踐理想,發揮所長,貢獻國家和社會。
連結各界 解決跨代脫貧
偉漳,想起當年你所屬的青少年中心主任凌太曾跟我說過,説你參加Y-WE計劃之後,脫胎換骨,變得更有自信,更成熟、更懂事,我非常感動。現在我和你一樣,都在為自己的理想奮鬥。而我就繼續努力讓年青人和商界連成一線,幫助你們成材,使得你們的生命更有意義。
新一屆政府很快便上任,我期望在新政府領導下解決跨代脫貧的政策能夠盡快落實,拿出決心,連結各界,攜手同心,精準地投放寶貴的社會資源,以幫助年青人以向上流動為目的,達到脫貧的結果。
我期待你回港後我們可以再次相約,在美好的藍天下再見!
陳龔偉瑩
2022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