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獨角獸氣勢如虹

回想2017年前,香港鮮有獨角獸,唯在政府、香港各大學及相關機構的大力扶持下,短短4年間香港獨角獸湧現,為香港創新科技產業及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由紅杉中國在香港成立的創科香港基金會於去年底首度公布「香港獨角獸榜單2021」,合共有18間具「香港基因」的獨角獸成功上榜。回想2017年前,香港鮮有獨角獸,唯在政府、香港各大學及相關機構的大力扶持下,短短4年間香港獨角獸湧現,為香港創新科技產業及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李澤湘:激發年青人創業力量

紅杉中國成立的創科香港基金會去年首度公布的「香港獨角獸榜單2021」,在18間具「香港基因」的上榜獨角獸中,6間來自有「獨角獸搖籃」之稱的香港科技大學。而身兼創科香港基金會聯合創始人的科大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李澤湘,更參與了其中5間獨角獸,包括大疆創新、固高科技、海柔創新、希迪智駕及第四範式,為他帶來「中國隱形創業教父」的稱譽!究竟他對創立獨角獸有何獨到心得?科大又如何締造孕育獨角獸的優良環境?

30年前加入科大的李澤湘,在1998年在大學內成立自動化技術中心,聯同團隊藉此平台將探索裝備過程的理論和知識轉移至區內工業。除了着重推動大學的科研技術落地外,他更出資支持具潛質的學生積極創業,從而建立一套跨行業、教育與投資的「導師+學生」創業孵化模式,力求實現「通過教育連接科技改變世界」的願景。

李澤湘出資支持具潛質的學生積極創業,從而建立一套跨行業、教育與投資的「導師+學生」創業孵化模式。
李澤湘出資支持具潛質的學生積極創業,從而建立一套跨行業、教育與投資的「導師+學生」創業孵化模式。

建深港產學研基地 造就獨角獸誕生

李澤湘早前赴深圳就「灣區青年人才發展」發表主題演講,特別分享了大疆無人機等4個源於科大的創業故事,指科大成立初期,放眼香港及大中華區尚未有國際水平的研究型大學,故他與早期投身這所大學的教學人員一樣,皆希望能夠推動科大完成這個使命。

「科研成果要與實際結合,深圳正為我們提供合適的平台。」李澤湘憶述,時任科大校長、北大書記及深圳市長構思採用借雞下蛋的模式,即在深圳提供場地、資金,讓兩間學校的老師與學生進行創業,為此促成於粤海街道建立深港產學研基地,培育大批學生。這些學生其後創辦了多家初創以至獨角獸,造就不少成功案例,如固高科技就是在這樣的情景下誕生。

培養創業特質 結合大灣區優勢

提到創業者所需的特質,李澤湘認為主要具備四大要素,包括好奇心、團隊合作、跨界融合,以及快速的行動。「我們應當根據一套新範式的教育系統,培養具有這些特質的年輕一代;與此同時,有別於知識經濟時代,現今所有知識也可在手機上查找得到,其關鍵是能否找到一個讓人興奮的問題,以至願意奮不顧身把它實現,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將學生這把火點燃起來。」

展望未來,李澤湘深信,整個大灣區的科創轉型才剛剛開始,區內有巨大的空間和機會。「在過去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們不斷學習,已進入了一個新的平台及空間。以英國一家新興企業為例,在當地製造業不景的氛圍下,備受年輕人和消費者喜愛,並創造了很好的營收,其重點在於利用年輕人去定義產品。由這個案例結合我們多年的探索經驗,總結出這就是年輕人的力量,只要將這股(創業)力量激發出來,他們可創造任何的奇蹟。」

凝聚共同信念 迸發創新創業動力

對於科大歷年銳意培育初創,科大創業中心署理主任兼主管(創業項目)蕭觀明表示,創科成果非一朝一夕可成。科大由創立伊始,即鼓勵並支援學生與教職員在創新方面的發展;這個因子(DNA)建立良久,不乏大學成員,特別是早期加入的教職員皆具有這份創業創新精神,並促成這個生態系統愈趨完善。

「科大的另一優勢在於仍然年青,設有靈活的機制容許及支持校內團隊嘗試新事物。」蕭觀明闡述,以6間科大參與培育的上榜獨角獸為例,除具有很強的創新精神,以及在創建過程中不斷嘗試及尋求突破外;更重要是藉科大平台匯聚有同類創新心態的人才。當中一大關鍵人物是早年加盟科大的李澤湘教授,他既有創新DNA,也樂於扶持有志成立初創的學生,因而能吸納並凝聚如汪滔等兼具共同信念與潛力的創業者,彼此走在一起,產生出更強大的創新創業動力。

提到科大創業中心的角色,蕭觀明指是為同學及教職員營造一個更優良的創新創業環境,包括提供資金、創業比賽,以至增加可塑造的發展空間等,助他們在落實創新構思以至發展初創的過程中,解決各種困難,並減低挫敗的可能性。「為支持初創成立而舉辦的百萬獎金創業大賽,近年已伸延至7個城市,影響力不斷擴大,對推動內地與香港的創科產業發展有一定助力。」

科大創業中心署理主任兼主管(創業項目)蕭觀明表示,創科成果非一朝一夕可成。
科大創業中心署理主任兼主管(創業項目)蕭觀明表示,創科成果非一朝一夕可成。

賈佳亞:高端智能創造港產獨角獸

創科香港基金會去年首度公布「香港獨角獸榜單2021」,榜上年資最淺的思謀集團由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工程系終身教授賈佳亞於2019年成立,是一家專注將AI人工智能視覺技術和光學技術應用於智能製造、高清視頻等領域的創科企業,立足香港,服務全球。

獨角獸的生成,在於懷抱願景。賈佳亞在計算機視覺技術的研究過程中早洞悉先機,有見全球科創環境由信息化逐漸轉向智慧化,無疑為AI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技術等深科技帶來莫大發展空間,加上科創市場全球化協同的大勢所趨,令業界對於前沿技術及科技人才的渴求亦大增,讓他萌生實現前沿技術產業化的念頭,期望為人類未來的生產和生活帶來改變,突破閾值。

「我們能夠在短短兩年躋身港產獨角獸,獲得資本和市場認可,箇中核心在於我們擁有一支勇於仰望星空,同時又腳踏實地的優秀團隊。作為一名企業的始創人,既要帶領團隊不斷提升技能和產品,亦要思考技術應用的規模和潛在商業價值,更要顧慮客戶的感受,時刻探索一條穩步上揚的戰略路線。」

賈佳亞在計算機視覺技術的研究過程中早洞悉先機。
賈佳亞在計算機視覺技術的研究過程中早洞悉先機。

三大成功關鍵 推動灣區發展

創辦思謀集團以前,賈佳亞曾離開教職,在國際知名科企騰訊執掌X-Lab,為他的創科營商路途鞏固基石。他回憶說:「AI for social good是我當時的目標,為此創造了很多的成果,例如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平台、智能醫療診斷系統、眼底疾病在偏遠地區的自動篩查系統、聽障人士的自動化手語識別系統等。很多項目不僅是一個技術的創新,更創造出許多社會公益價值。這些都是基於運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及AI,探索前沿技術應用的方向與可能。」

談到集團化身獨角獸的成功關鍵,賈佳亞抽絲剝繭地確立三大要素:經驗團隊、技術基礎及資本認可。思謀集團的團隊無論在高端先進製造行列,還是數碼創新領域,都有着豐富經驗,其中部分成員更擁有20多年計算機視覺和光學相關技術及產業實踐資歷,能充分活用物聯網、雲端、邊緣計算、數碼對映等前沿技術於產品中,並將之產品化。

由集團創立初期落實首個全球高端工業視覺自動化商業項目,實現公司第一筆營收,直至現今擁有一支全亞洲最大的智能製造技術團隊,成功服務過百間高端製造業客戶,包括ZEISS、Airbus、Bosch、Canon、Continental、Schaeffler、P&G、Unilever 等行業巨頭,解決超過500項關鍵技術問題,為後續的快速發展奠定穩健根基,從而獲得資本和市場的信任,吸引銳意驅進高端先進製造發展的投資者。

他特別提到「頂尖人才的缺口,永遠是初創企業的最大挑戰」,因此在創業初期非常注重香港和其他地區優秀人才的招募與培訓,並在香港及深圳設立集團研發中心,發揮港深人才、技術及資源的協同效應,實踐內部科學化管理。近年更攜手與香港和大灣區各大企業、政府部門和頂級投資人,推動高端智能製造的就業發展機會,幫助年輕人和高端科技人員尋找更多機會,為大中華區域經濟發展打開新的窗口,以吸引既有科創企業前往當地發展,以及潛在投資者進行投資布局。

思謀集團的團隊無論在高端先進製造行列,還是數碼創新領域,都有着豐富經驗。(思謀集團Facebook圖片)
思謀集團的團隊無論在高端先進製造行列,還是數碼創新領域,都有着豐富經驗。(思謀集團Facebook圖片)

實踐智能生態 邁進高端智慧時代

製造業經過上世紀40年代的機械自動化,以及70、80年代的電子信息化後,過去50年間並沒有太大的本質變革。然而AI及計算機前沿技術的出現,促使全球進入高端智慧化的新時代。 賈佳亞認為:「綜觀歷史,獨角獸需要足夠強大的戰鬥力,才能從同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戰鬥力意指短時間內完成自身商業模型和路徑的初步證明,並用真實的市場反饋與數據說話。我們既然立足於香港,便需要充分運用香港的國際化優勢,把握智慧時代的機遇,思考如何運用我們有的計算機視覺和光學技術,製造出迎合時代和市場需求的產品,乘勢而上,解決客戶痛點。」

具體來說,思謀集團打造出一個自家完整的智能製造及數碼創新生態架構──SMore ViMo智能工業平台。其具備數據管理、模型生成、在綫估算及部署管理等功能,能夠為製造業客戶實現一站式服務,將智能製造從深度定制模式,轉向標準化模式,大幅提升業務質量和效率。集團另配合平台推出一系列智能傳感器及智能一體化設備(integrated machines),實現智能製造的升級加速,以達至賈佳亞”Make smart manufacturing possible, affordable, scalable and valuable”的目標,實現跨領域智能互聯的宏願,最終引領全球製造業一同邁進智慧時代的序章。

原刊於香港中華總商會月刊《商薈》,本社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