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斥百億建InnoHK 林鄭月娥:研究轉化實用 孕育科研人才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深信,隨着InnoHK共28間研發實驗室同仁全力以赴,加上位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日後的新田科技城等大型基建同步推進,香港創科發展定會生機盎然,再攀高峰。

「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InnoHK)啟動禮周三(25日)舉行,標誌着特區政府進一步推動本港創新科技發展邁向新里程。InnoHK是香港特區政府的創科旗艦項目,致力促進環球科研合作,讓香港在全球高科技版圖佔一重要席位。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啟動禮上致辭時表示,對於香港創科產業的長足發展抱有充分信心──信心的來源是香港具備一系列得天獨厚的條件,加上國家去年公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的龐大機遇,香港創科發展定必是一條康莊大道。她說:「這28間研發實驗室將能把具影響力的研究轉化為實際應用,造福人群,同時吸引和孕育更多科研人才,讓香港發展為國際科研合作樞紐。」

吸引專才企業投資未如理想

林鄭月娥承認,由於香港在過去數年先後面對社會動盪和新冠疫情的嚴峻挑戰,無法一如計劃吸引更多專業人才和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資,為本地創科生態提供更好的土壤。

她指出,政府在2018年6月推出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為輸入海外和內地科技人才來港從事研發工作實施快速處理安排,但至今年3月底只接獲300多個相關的簽證或進入許可申請,數字難言理想;猶幸去年6月推出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至今已吸引超過60位國際知名的創科學者帶領研究團隊來港參與教學研究工作,她期望,這些出色學者啟迪更多本地創科人才。

至於企業投資方面,林鄭月娥表示,儘管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已由過去十多年一直徘徊在大約0.74%,增至2020年的0.99%,可惜仍未達到在2017年《施政報告》訂下的1.5%目標。持續兩年多的疫情亦令香港無法舉辦更多國際和區域性會議,以匯聚海內外的傑出人才來提升本地多元氛圍。

林鄭月娥(右七)與創新及科技局常任秘書長蔡淑嫻(左五)、InnoHK督導委員會主席徐立之教授(左六)、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局主席查毅超博士(右六)等主持InnoHK官方標誌揭幕儀式。(政府新聞處圖片)
林鄭月娥(右七)與創新及科技局常任秘書長蔡淑嫻(左五)、InnoHK督導委員會主席徐立之教授(左六)、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局主席查毅超博士(右六)等主持InnoHK官方標誌揭幕儀式。(政府新聞處圖片)

國際科研交流盛會一再延期

她舉例說,計劃匯聚邵逸夫獎得獎人和年輕科學研究生在港交流的香港桂冠論壇(Hong Kong Laureate Forum),就由原定2021年舉辦一再延期至2023年。

不過,林鄭月娥強調,對於香港創科產業的長足發展抱有充分信心,「信心的來源是香港具備一系列得天獨厚的條件,包括深厚的科研根基、充滿抱負的頂尖科研人才、完善的創科基建,高度的市場化與國際化、建基於法治的自由經濟體系、完善的知識產權保障制度和簡單透明的稅制。加上國家去年公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的龐大機遇,香港創科發展定必是一條康莊大道」。

她深信,隨着InnoHK共28間研發實驗室同仁全力以赴,加上位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日後的新田科技城等特區政府在去年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所涵蓋的大型基建同步推進,香港創科發展定會生機盎然,再攀高峰。

醫療科技及人工智能打頭陣

InnoHK啟動禮雲集了28間研發實驗室超過300名頂尖科研人員和業界領袖到場,以及數百名研發平台科研人員透過網上參與。

特區政府撥款100億元投放予此創科旗艦項目,包括在香港科學園建設分別專注於醫療科技的「Health@InnoHK」,以及聚焦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的「AIR@InnoHK」,致力匯聚全球頂尖科研人員,與本地大學及研發機構在香港進行世界級及具影響力的科研合作。

InnoHK由創新科技署推動,自推出以來獲得全球多間頂尖院校和科研機構的熱烈回應。經過嚴謹的篩選及審批程序,28所研發實驗室獲選進駐,匯聚7間本地院校和研發機構,以及30多間來自全球11個經濟體的機構,參與的本地和海內外科研人員合共約2000人。

InnoHK除了推動本港、內地及海外頂尖科研人員與業界合作外,亦提供平台為本港培育及建立科研人才庫。其中,「Health@InnoHK」有望推動全球醫療科技發展,應對人口老化及傳染病大流行等社會難題;而「AIR@InnoHK」將可以提升金融、醫療、建造、物流及先進製造業的效率,建設未來的智慧城市。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