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穿越50年前,對人說廢氣也能夠交易,還有一個龐大的交易所,這個人一定會被關進精神病院。但今天碳排放和碳權已是很多國家和企業都要面對的問題,若人類繼續自私地不顧氣候變化和環境,世紀末全球氣溫將會變暖,很多物種都會消失,人類也不能倖存。
減碳趨勢 席捲而來
為此聯合國經過多番討論,制定了3個關鍵會議協定,《京都議定書》、《巴黎氣候協定》和《格拉斯哥氣候協議》。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定義了什麼是溫室氣體(GHG)和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碳權和對沖碳權的CER(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2015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 21)完成了《巴黎氣候協定》,有上百個國家同意在2050年以前達到碳中和的目標。而2021年的《格拉斯哥氣候協議》(Glasgow Climate Pact)有史以來首次明確表述減少使用煤炭的計劃,並承諾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資金,幫助它們適應氣候變化。
期貨交易 導之以利
要達成碳中和目標,光靠口號是不行的,動之以利是最好的方法。發達國家承諾了碳中和目標以後,便按照不同行業、企業制定了碳排放指標,每年訂下減排的百分比,希望企業們透過改用潔淨能源和技術改造做到減排放,並容許做得優秀的企業,可以把配額盈餘出售給做得不理想的企業,這樣便有誘因去吸引企業想盡辦法去減排。
為了搞活市場和令到更多人可以參與,把碳權的交易流通量提高,歐盟用了十幾年才摸索到用碳期貨交易的方法,並成立了歐洲碳權交易中心。過去5年碳權升值超過10倍,該交易所亦是唯一一個跨區域買賣碳權的交易所,百分之90的碳排放量交易也在這裏。
由於不是每一個人都懂期貨的玩法,有基金經理便用ETF(Exchange Trade Fund)基金的形式,以基金單位作買賣。這便是上周在港交所掛牌的碳期貨ETF,並分別用3種貨幣作買賣櫃枱。
筆者認為碳權的遊戲剛剛開始,因為全球最高碳排放量國家,去年才重新完善碳交易所機制,只開放了電力公司作為第一批行業作交易。由於中國承諾2030年達到碳達峰,碳權在2030年以前有上升的大趨勢,因為只有在上升軌才可以迫使企業積極作技術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