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一些學術機構的推論,香港已有一半人口被新冠病毒感染。這個數字看來與政府公布的確診人數不一樣,原因是政府的檢測能力有限,早已遇到瓶頸,導致政府公布的確診人數遠低於實際被感染的人數。
無能為力的政府
Omicron的傳播速度太快了,不但超越了政府的檢測能力,亦超越了政府的追蹤密切接觸者的能力,以及治療重症患者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全民檢測已作用不大;因為得出的結果可能是有數以十萬計的人受感染,理應被強制隔離,只是香港根本沒有這麼多的隔離設施。
因此,香港現在已不得不接受與病毒共存的現實,政府不但沒有能力清零,連減少感染亦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實際效益成疑。現實是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政府降低了密切接觸者的標準,以及由市民自行做快速測試及決定是否需要隔離。就我所接觸,有不少輕症的人根本沒有履行居家隔離的要求,導致Omicron的疫情一發不可收拾。現實是,政府對此根本無能為力。
在這種情況下,香港今後應推行怎樣的防疫策略?究竟是爭取清零?還是與病毒共存?關鍵並不在於哪一種策略政治正確,而在於我們有多少隔離設施與醫療人手。此外,Omicron的傳播能力亦是一個極重要的關鍵,如果Omicron的傳播能力強過人類現有的隔離能力,那我們做什麼都沒有用。
香港成功達到群體免疫?
現在,人類的隔離能力仍比Omicron的傳播能力強,所以清零仍然有可能;只是要達到清零要付出的代價很大,有機會得不償失。再者,其他地方都沒有行清零策略,令清零後病毒又會反覆傳入,令清零無法一勞永逸,而是要清完再清,令社會元氣大傷。長此下去,即使中國也可能會失去競爭上的優勢。我們應實事求是地重新制定一套適合香港的,能應對Omicron特色的防疫政策。
如果香港真的有一半的人已受感染,這代表可被病毒感染的香港人今後只會愈來愈少,因為被感染過的人,一般不會再短期裏再次被感染。香港近日疫情有緩和跡象,多少要靠過半人被感染後的群體免疫效應,而不是全靠政府在防疫方面的努力。
近日,市面上出來活動的人有明顯增加,地鐵、食肆、商場裏都比之前多了很多人,但疫情仍然有進一步紓緩的跡象。這顯示近期的疫情紓緩主要靠群體免疫,而不是減少社交接觸。
如果香港真的有一半人感染,我認為另一半人很可能亦有機會接觸過病毒,只是他們的體質對Omicron有較強的抵抗力,所以才沒有被感染。如果情況屬實,香港應有條件逐步放寬社交的限制,讓港人可以重過正常生活,這樣能為社會帶來的好處,一定多過發放財政補貼。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