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基本假設三項事情。一、人有欲望;二、人理性計算;三、資訊完整。不過,在人生兩個極端,一般經濟學未必適用。
從嬰兒到兒童階段,讓他們去做選擇,未必作理性決定,而資訊亦未必完整,因他們的知識不足,一般經濟學未必應用在兒童身上。
人生最後10年,看透生、老、病、死,未必有很大慾望。長者會患不少老人病,如認知障礙,在資訊接收上亦未必完全。因此,人到晚年,未必可以應用經濟學。
退休20年 必做4件事
人一定面對死亡,任何人無可避免。然而,當人生到了晚期,應怎樣自處呢?
香港人是全世界最長壽的,男性出生時預期壽命為84歲,女性為88歲。
我把人生平均分為4個部分,21年為一分:0歲至21歲,是求學時期;21歲至42歲,是人生事業發展期。如果是「打工一族」,應拚命賺錢、升職,是拼搏期;42歲至63歲,是人生事業後期和退休前期。這時期是收成期,事業上或在社會的高位,對社會有所影響;64歲至80多歲,退休階段。這20多年,我覺得有幾件事可以做:
一、立遺囑。分配遺產一定要在清醒時去做,減少爭議。
二、到處旅遊。如有地方想去遊覽的話,趁着四肢靈活,出去走走。
三、總結人生。回顧和整理一下過去歲月裏做了什麼,想想有什麼事情想做還沒做。
四、留下一些東西。如你想延長你的「生命」的話,比如著書立說,留下一些超過你生存之事,讓別人回憶你的「精神」和「創作」。
到快要離開人世,我希望有以下「四無」:無痛苦,無悔,無憾,無債。
總括而言,人生到最後階段,要好好地計劃,達至「四無」。你又怎樣計劃最後的1/4人生呢?
原刊於《頭條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