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脫鉤」已成不以大國意志轉移的大勢

中美脫鉤是一個集市場、政治、經濟、能源,以及全球化結構重組等因素多重影響的一個科學過程,不是美國想脫就脫得成,也不是中國抗拒脫就脫不成。

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首席全球策略師夏瑪(Ruchir Sharma)指出,在全球疫情之前,中國經濟的增長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關聯就已開始鬆動。種種數據顯示,中國的經濟重要性已大不如前,不僅美國,全球與中國的脫鉤恐怕都將持續。

中國製造的廉價吸引力大減?

夏瑪投書英國「金融時報」指稱,不久之前,多數經濟體還大力發展與中國緊密關係,然而近幾年相關聯繫減弱,然後在疫情期間崩解。

自 2015 年以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與其他新興市場間的相互關聯性,從幾近完美(超過 0.9)降至僅「隱約可見」的程度(0.2 以下)。

2015 年中方推動「中國製造 2025」,雖然後來發現「打草驚蛇」而收回口號,但前美國總統杜林普(特朗普)以「脫鉤」回應中國,拜登與許多歐洲國家採取類似立場,歐盟和英國等 32 個國家取消中國入口貨品關稅優惠,頓時令「中國製造」的廉價吸引力大減。

中國與世界脫鉤,原因和過程很複雜。此一訴求在杜林普總統時代單方面喊出,中國馬上表示反對。但中國的戰狼行為,刺激美國發起外交抵制北京冬季奧運,有傳中方報復,主動禁絕所有荷里活電影在中國放映,包括與中國友好、迪士尼 Marvel 的 Spider-man: No Way Home(「蜘蛛俠:不戰無歸」),此片是迪士尼大成本投資,全球公映,中國例外。巨星如雲的 Matrix 4(「22 世紀殺人網絡 4」)等大卡司猛片亦全部「押後上映」。

中國主動的脫鉤行為

「滴滴出行」等又由美國華爾街退市,令美國基金投資者損失慘重。這幾步全部都是「脫鉤」行為,並非美國邁出,而是中國主動。

當初全球以為美國提出的所謂脫鉤(Decoupling)理論,很難實現,只著眼於生產線搬去中國的「血汗工廠」供求關係,美國對中國的市場確實依賴太大。

但現在發展的結果,中美脫鉤是一個集市場、政治、經濟、能源,以及全球化結構重組等因素多重影響的一個科學過程,固然不是美國想脫就脫得成,也不是中國抗拒脫就脫不成。

一旦美中 Decoupling 這個詞彙提出來,逐漸成為一個概念和專家討論的話題,「脫鉤」就像自然裡的一隻昆蟲,由卵而毛蟲,由毛蟲而蛹,進入一個自然進化科學過程,本身不以人或國家的意志為轉移。

就像香港人的移民,以及香港家長有了點錢,看見香港這種形勢,默默用子女的雙腳投票,紛紛將子女提早送去英國讀寄宿學校,也一樣不是香港的教育局局長能叫得停。

拜登比上一任厲害之處,就是有自由派輿論和科學界支持,全力推展減碳綠色經濟,並在國會通過兩萬億美元實施重大的經濟結構轉型,逐漸淘汰石油能源。

以美國強大的全球影響力,有如 20 世紀初福特汽車在美國崛起,令歐洲和全世界非放棄馬車這種交通工具、跟隨非使用汽車不可。

沒有中國參與的後瘟疫全球化時代

美國仍有力幾乎憑空製造出一種新經濟、新商品系列、新市場概念,例如遏制氣候暖化的努力,也正引發大宗商品價格的「綠色通脹」。鋁和銅變為「綠色金屬」,在美國的倡導下,這兩種金屬身價大漲,誘使全球改變金屬交易的市場行為,造就一批綠色友善金屬出口商在未來幾年迅速致富,而這些金屬主要來自秘魯、智利等新興市場,全部是與美國關係良好的南美洲國家。

正如電動汽車已經由美國帶頭,成為生活時尚。新進的科技富豪馬斯克也是美國公民。美國決定這場音樂會此時變奏變調,整個交響樂團就要服從指揮。

中國拚命拉住馬斯克,要參與美國重新制定的綠色低碳經濟,本身也要推行結構改革,但需要多少成本?跟好還是不跟好?地方官僚又有何誘因須服從美國左翼提出的綠色生活經濟模式?一旦沒有得貪污,即使留住一個不知是不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馬斯克,馬斯克不是傻瓜,知道科技知識產權一旦移交中國會有何後果。中國的國際誠信問題,全球早已默認。

《金融時報》預測:全球與中國脫鉤也許將持續下去,數碼革命、對抗氣候變遷及新冷戰可能比疫情的影響持續更久。南非變種病毒傳播力雖然強,殺傷力卻減弱,美國此時召開民主峰會,又與日本等合作搶先研製 6G,顯示準備好進入一個隨時沒有中國參與的新一輪後瘟疫全球化新時代。

原刊於《cup》,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